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一则

(2017-08-06 18:40: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随感一则

     典之附会穿凿,形成一套实用的、意旨文法修辞交叉编织的隐喻系统,这是强有力的精神召唤。《晋书·天文志》言:“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如此种种,作为规箴、建言的安全出口,任士子比附抱怨、獭祭抒怀。诗文曲赋,皆难出儒者建功立业之家国情怀。这套有效的符号系统,利于文化传承世俗政权之安定。 李贺诗云:“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首句平平,次句又重复。此诗若无《晋书·天文志》作情感背景,想必那回音壁上的“铜声”会细弱许多。

  在外省的边城,操习现代汉诗,或许应该有一种典籍意识。列出基本书目,随成长而逐渐调整、扩充,直至生命的暮年。这不仅是价值混乱时代穿透迷雾的工具,更是写作者的基本道义。让典籍打开的想象而非点赞的意愿驾驭诗思之骏马,让自然和万物而非清浅情绪笼罩可能的诗篇,让繁杂语汇而非伪浪漫主义的抒情方式对应丰富的人性,让天真跟随经验而非自负“深深遁入内心的绿荫”,以雨中果园里黑鹂的叫声而非二把刀纠结的肠鸣唱给《树和天空》,虽曲折费力却较少遗憾。

   阅读就是鞭打,马眼涌起墨绿色的波涛。夏天的骑手醉了,他吹起陶塤,敲打房星的肋骨,“心存汉社稷”、“梦想旧家山”,追随贝克特“那雪崩般的云层”,奔向郊外,摇晃渴饮风雷的七颗榆树。

2017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