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则注释,关于《地下之下的构词法》——为红山诗社成立四周年而作

(2014-12-03 19:51:32)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一则注释,关于《地下之下的构词法》

——为红山诗社成立四周年而作

张永渝

    地球上有两种能源,一种是太阳核聚变所产生的辐射能,靠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驱动水文循环与大气过程调控气候。

    另一种是地球内部核裂变所产生的地热,靠深海硫细菌通过化学合成作用制造有机质,并且通过海底热液与火山作用的途径,驱动着地球表面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

有两种诗歌,一种在特大城市的文化中心,一种在外省的边城,广为人知或默默无闻。一种被勒进文学史的网兜,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种呼啸着前进,裹挟时代的惊雷,一种撞身取暖,折叶裁衣,拨弄眼前的云朵。不一样的诗生活、不一样的诗歌组织,不同的漫游经历与人生体验,甚至长相和气质都可以分成“知识分子的”和“民间的”,表意方式和修辞手段却大同小异,多有交叉,长白话、短文言。诗意该如何区分呢?地上的和地下的,主流的势力范围和地下之下的构词法——滴嗒拉达、滴嗒拉达,都在地的底下。

201412.4

附:

“地下之下”的构词法

的达拉达  的达拉达

地下之下的构词法

 

地地下

还是地下下

 

的达拉的的达拉的

正过来是下下地、下地地

 

的达拉达

地下之下的构词法

 

的达拉达

无须下地的简单判断

 

地地下

还是地下下

 

的达拉达的达拉达的达

都在地的底下。

99.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