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诗选》480页,以下目录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
《赤峰诗选》出版与《赤峰新时期诗选》是有关联的。在2011年1月下旬,由红山诗社社长张蜀恒执笔和统筹编纂的《赤峰新时期诗选》成功出版发行,弥补了赤峰市现代诗无综合性选本的空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也有诸多遗憾,正如出版说明所说,一些优秀的诗人由于联系不上或遗漏未能入选,一些优秀的作品因为篇幅所限忍痛割爱。作为赤峰一部当代诗歌史对应文本的权威性还嫌不够,赤峰诗歌的展示水平成色还显不足。
《赤峰新时期诗选》出版后不久,红山诗社同仁就达成了共识,准备在《赤峰新时期诗选》基础上,择机再进行完善。至于是再出续编还是修订,初时尚有不同意见。后统一为出一部全新的系统性选本。这次编辑本书,以《赤峰新时期诗选》为底本,重新编辑排版,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并定名《赤峰诗选》,虽然《赤峰诗选》和《赤峰新时期诗选》存在血缘关系,但已分门立户,更上层楼,风景自然不同。
《赤峰诗选》早在2011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应该说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本着展示赤峰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全貌和整体水平,也为了留下一份翔实的资料,同时兼顾文本价值和阅读性原则,编辑付出了努力。尽力联系在赤峰诗坛产生过影响和从赤峰走出去的诗人,像鲍尔吉原野、孟芊等诗人都是多方联系,几经周折方获得其作品。除了已成名的诗人,还着力推出近两年红山诗社显露出来诗歌新人,并根据线索挖掘出数位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的诗歌隐士。总之在视野之内,基本上没有大的遗漏,作品也力争拿到诗人代表作品或新作。
在具体的稿件选择上,选用标准一视同仁,新老并济。以艺术水准为第一原则,兼顾时代影响力。选稿角度属于民间立场,也就是说不以符合主流诗歌为唯一标准,对有先锋探索性质的诗歌收录的力度更大。但注意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做到包容并用。一些已经成名的诗人选用的篇目并不多,如高晓力、袁凯军、独桥木等,原因是能找到的篇目不多或囿于时代因素手法观念已稍显落后,但选取的都是他们的代表作,完全体现了他们的风格和实力,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反倒一些年轻有实力的诗人收录的较多,如刘旭森、孟芊(张凌云)的诗歌。使人看到赤峰诗人勃勃生机的力量。
就像诗歌不可能有完美一样,本诗集也不可能尽善尽美,甚至不能说比较尽人意。缺憾之处仍有待于后来弥补。但它是红山诗社同仁献给赤峰诗坛的一份礼物,是为赤峰诗坛做的一件实事,时间将证明它是有价值的!(白希群执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