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编后杂碎

(2011-03-04 10:39:11)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原文地址:编后杂碎作者:赤峰红山诗群

编后杂碎

张永渝

(一)   感激与愧疚

编辑《红山诗刊》,除了感激还是感激,现在想来,有些事儿都不像是真的,连同他们带给我的幸福的感觉。感谢关耀忠,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感谢巴易尘,巴公厚德,含章可贞。感谢无为师,赤峰乃至辽西文学界宝贝,他的几篇诗评力透纸背,发刊词写了一夜,“伊沙文”写了一夜,感谢无为师,让我认识了王楚。感谢王楚,于是有了他命名的“红山诗会”,感谢王楚,让我认识了原散羊和董辑。感谢原散羊,谦谦君子,锐利的诗评家。感谢董辑,《红山诗刊》最该感谢董辑,他的参与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刊物的质量,一万个人里也不出一个,重然诺,有情义,通达合宜却不失锋芒。感谢乔国煜,红山诗社的成立由他一手操办。感谢艾轻翔,感谢他的资助。感谢徐福文,我的良师益友,多好的人啊,没有他的联络,就没有去年的红山诗会;感谢李国达,真正的朋友,他为本书设计了封面,绘制了插图,“召之即来”,毫无怨言。感谢我的妻子张晓霞,她是本书的编辑并撰写了两篇文本细读的文章。

很遗憾,这本刊物太薄了,只有184页(21.5cm*28cm)。

很遗憾,这本书入选的诗人太少了。

很遗憾,这本书里作品的质量并不均衡。

很遗憾,海上的长诗未能选入。

很遗憾,无为师的“伊沙文”未写完。

如上遗憾,我深感愧疚。

 

(二)   小小的诗歌史的野心

一个中学的文联主办一本这样有分量的先锋诗歌刊物,依我视野所及,罕有其匹。我竟生出一个小小的文学史的野心,假如策略得当,我能得到足够的支持,《红山诗刊》将在中国新世纪诗歌史上写下一笔。《红山诗刊》不是一个“流派”意义上的刊物,他更加的开放和多元,它当然也不是一本“同仁”层面上的刊物,它对作者的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不是一本四平八稳的“温吞水”刊物,他有着强烈的先锋性与实验性,这种品质将在随后的几期有更加鲜明的体现。他不是一本区域性的刊物,虽然他有着一个地域性的标签,他有着更广阔的视野。

(三)红山诗社同仁要把握好传播策略

简单点说,红山诗社的传播策略是 “抱团出击、单独发展,加强交流,壮大声势,扎根校园,传播诗教” 。在诗歌被贬低和自我贬低的今天,在大众的娱乐有无限选择的当下,一个团体,一本刊物没有有效的传播策略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性的出现在各家媒体、各种文学刊物上——混个脸熟,再单独发展,在2011年的计划里,我们已有所布置,现在看,还不够全面,首先我们要在本地的各家平面报刊上露脸,接着要在各种兄弟民刊上集中出现,同时在各级官方刊物上集束式的呈现。目前《百柳》杂志要出诗歌专号,我把稿子已传给高主席,《红山晚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作家报》正在积极地联络,《诗歌月刊》、《杯水》、《非非》等诗歌刊物正在接洽。

(四)红山诗社同仁要勤于练习,注重技艺

   红山诗社成立以来各位诗人的创作水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人甚至是质的飞跃,如刘旭升、聂凤舞,甚至是写诗30年的乔国煜,个别诗人的创作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张蜀恒、张无为。再有,红山诗社同仁对现代诗歌的操练是比较立体的,既有乔海英这样“鲜衣怒马”的青年学子,也有张晓霞这样专事诗评的高级教师。

   但坦诚的讲,很多诗人的创作水平还亟须提升,虽然诗社有着良好的批评习惯,但还是过于客气了,我们打算经常搞一些“我来读,你来批” 等内部学习活动,尽快提高同仁的诗歌创作水平。在2011年的计划里,我们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还需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五)抱怀感恩之心,珍惜彼此的热情

    红山诗社是一个松散的团体,但我们彼此欣赏、相互珍视,我们相识很晚,但我们相知很深,垄青几次动情地说,“我这几个月认识的朋友,比我几十年认识的还要多”;聂凤舞说,“我想办个书法班,把一半的学费交出来给诗社当资金”;一有事情,梦日边总是第一个到场,陪吃、陪喝、陪住;冻土安排饭,蒙马安排饭,梦日边、冉之掏钱,大家凑份子,为招待客人殚精竭虑,为活动的细节反复磋商,打电话把耳朵都烤热啦,这种纯粹而朴素的情感多美好,这就是诗——“你们看吧,这是诗,这全是诗”。

2011、3、4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