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新时期诗选编辑手记——杨梓林
(2010-11-12 16:11:07)
标签:
赤峰新时期诗选杨梓林杂谈 |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
赤峰市新时期诗选编辑手记——杨梓林
我喜欢他的《绿色课堂》,尤其是前四句——
语文老师说,草原的美丽
常常使镰刀醉倒在稻草旁
任何赞美的语言
都显得苍白无力
“飞鸟郁闷时的模样,/像没有讨回工钱的农民工”,当然也不全是意外之喜,如这一句——“羽化成绿叶般飘动的水”,如果变换一下节奏,这汪衬着暗喻外衣“水”,或许会更加清澈。
杨梓林简历
杨梓林,男,汉族,笔名四木,1967年9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研究生学历。曾先后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和政府机关工作。酷爱文学,从1996年开始尝试诗歌创作,一直笔耕不缀,在《满族文学》、《草原》、《百柳》、《赤峰日报》、《红山晚报》、《内蒙古诗词》、《赤峰诗词》等报刊发表诗歌80余首。出版诗集《木码头醉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麦子哭了》(作家出版社)两部。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谷具
农闲时,谷具三三两两
躺在仓内,或挂在院墙的某个角落
像个吃闲饭的懒汉
不理家务
深秋的前夜,谷具一番梳洗打扮
之后躺在父亲的马车上待命
谷具忙了起来
农夫却累得无精打采
一张张表情凝重的脸庞,像冷峻的风
悠悠晃晃
把穿街走巷的谷具和孩子
挤得东歪西倒,洒了一路
金灿灿的谷物
谷具死了
谷具死了
死在收割麦子的前夜
风把送葬的队伍拉到田间地头祭祀
农夫蹲在那儿,不吭气
生锈的镰刀
瘫软于谷底
有关谷具的死因,炒得沸扬
凡属近代史上有记载的圈地运动,一律停职反省
涉及到的人,被勒令返城定居
踏青失陷了落脚处
半步内布满高压线
像漫山伫立的别墅
谷具死了,可麦子尚存
一旦麦子死去
镰刀也会陪葬
蚂蚱趁势挑衅
整个秋天都会陷入一片麻烦之中
而后,疯狂地死去
绿色课堂
语文老师说,草原的美丽
常常使镰刀醉倒在稻草旁
任何赞美的语言
都显得苍白无力
数学老师说,草原的广袤
可以包容一切实数、虚数和复数
这里只有集合
却不分空集、交集与并集
历史老师说,草原的沧桑
超越了溯流寻根的历史沿革本身
因为灵魂尚未出世时
整个世界都混沌不清
化学老师说,草原的四季
放在乌云的抽屉里依然无比鲜明
催化剂的特殊反应
的确有别于其它任何化学燃烧材料
物理老师说,草原的天空
使万有引力、光速与火箭助推器具体到保留理想
在争议和谩骂声中站起来的埃菲尔铁塔
只有脚而没有翅膀
哲学老师说,草原的思想
可以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那最初莫名的冲动与平静
是意识是联系是扬弃
还是离她远去的矛盾
不得而知
地理老师说,草原的夜色
如同一枚经久传唱的漂流瓶逐渐靠岸了
一个习惯与瞌睡打交道的人
从此远离孤独的古城堡
勒勒车
吱吱呀呀的歌声从远山飘过来
勒勒车
两只硕大的轮子
将蒙古包拉来拉去
古老的车辙
深深浅浅,曲曲折折
曾承载着一颗颗沧桑的心游牧天际
牧人已逝的春秋定格成回望
流动的文字
镌刻在历史博物馆的前厅
大厅陈列着赶车人的照片
和一副副驮起千年草原的雕花的马鞍
勒勒车的影子
被岩鹰赶到云深中
羽化成绿叶般飘动的水
农民工模样的飞鸟
在飞鸟看来,拥有一双奋飞的翅膀
天空是真正圆梦的地方
而大地不过是歇脚的驿站
它的心思,被农民工捕捉
并被极力效仿
茫茫星空
飞鸟一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只好重新回到那个屋檐下
与返乡的农民工
彻夜长谈——
天空太过苍茫,城市太过喧嚣
翅膀与肩膀
惺惺惜惺惺
所不同的是,飞鸟衔走的种子
根本无法根植于天空
而农民工带走的种子
却会在异乡开花结果
飞鸟郁闷时的模样,
像没有讨回工钱的农民工
——失去了家园的天空
天空也便失去了家园
女人·家庭暴力·骆驼
又一个阴霾冰冷的清晨
女人,拖着孱弱的身子
去野外的深井担水
一夜的梦魇,如绷紧辘轳的绳
入木三分地挽成
万念俱灰的死结
井沿旁,一峰受伤的骆驼静卧着
它屡见女人每日来担水
它看见以泪洗面的女人
为它悉心擦拭伤口
它听到
女人忧怨的抽搐声
如主人狠力鞭挞它的节奏
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
一个女人
一峰骆驼
一个未露面的男人
跌撞着前后脚卷进后悲剧时代
女人采取了逃避或沉默
她放弃了其它选择
比如,像骆驼一样
果敢地撂下挑子
锁定证据——
如月的小村
西拉沐沦瓦蓝的顺流
在下游跌一个小小的趔趄
甩出一个弯弯的甸子
绿油油
像几十户人家平平的院落
和常年点拨开南北两岸的
风的骊歌
几十年的光景拉成飞鸟的姿势
翅膀下
村民一副弯弓的模样
绷紧河的弦
希望与憧憬长成绿之箭
对准了
依山傍水衍生的静谧和思索
箭
源源地射正了对岸的乡音
像滚滚大河东逝水
浪花淘尽了笑与泪
射落了如月的小村
——要么高过今晚新生的苇草
要么低过早年恋家的桑田
我从宋城出来了
在杭州宋城,巨幅宣传画上赫然写着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于是,我用一小步,就迈进了
今日的宋城,迈进了
千年前的宋城!
偌大一个宋城
在电脑上,只需轻轻按一下回车键
宋城、元大都、明长城和恭王府
便一溜烟跑出来。只是
眼睛被烟尘呛得有些睁不开
心有时堵得慌
幡然感悟:历史或像一条河的诞生或死去
荣耀似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更有
太多的心酸屈辱沉浮其中
这样想着、想着
我就从宋城出来了
并一直走向正前方
夕阳
走时神情凝重
一步一回头
生怕五彩霓裳下的暮霭
淹没回家的路
担心并非多余
只一会功夫
粗心的月亮便跌落水中
从此顾影自怜
一棵高粱,一棵莠子
在任人宰割的晚秋里,我邂逅了
一棵高粱,一棵莠子
长在同一块等待死亡降临的田地
不知呓语或癫狂
农夫做出某种选择的理由
只为及早送走那棵高粱,而留下那棵莠子
农忙的告急声紧张得透不过气
学校朗朗读书声的背后
亦饱含喜悦,亦掺杂忧虑
那一颗颗郁闷之心倘若返乡务农
很容易就助推一双双手颠覆真理
于是,一棵高粱倒下了
一棵莠子堂而皇之追求乡野时尚
透过斑驳落寞的丛林
一处小作坊式金矿企业越做越强
试图赶在来年开犁前
用高价买下这里所有盛产莠子的草场
于是,一棵莠子倒下了
倒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机器隆隆旁
它和这里的山一同死去
在我的记忆中一遍一遍死去
在江南,我轻叩岁月的根
我从塞北来到一脉血缘的江南
来到江南悄然滋生的一段脉脉温情
在大大小小的水乡变得很静很静
聆听异乡的心跳
如遥远的家园融雪中的泥泞
模糊而黯淡
我的梦境一会儿是水乡民谣
一会儿是古镇剪影
一会儿是塞北的雪往往留在尾声
而当醒来时
过客匆匆的世外桃源如我般回眸含情
一块高原挺拔着的龙之风骨
隆起岁月的脊梁向我覆压而来
它的韧性越向上支撑越应节而歌
它无异来自我的北方
像扛起的晴空扛起的丽日扛起的农庄
扛起了一路的袅袅炊烟略显富态
时光之手边走边唱撕落了渐近的光斑
在一条微亮着的缝隙里越陷越深
浅层倒映着水乡春潮
深层飘来朔原的残风
旋转的强悍使灵魂永不冰冻
从我瞳孔里流出了轻叩岁月的根——
脱胎北方的树
换骨江南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