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荣东《大同云冈石窟赋》
(2022-05-15 09:46:20)
“丁东”、“丁东”的锤声,以它粗犷豪迈的气概,记载了一个朝代变迁历史。它大到数十米,小至厘米,51000余躯石雕造像,谱写出,华夏石雕的宏伟篇章,给环宇,铿锵的震撼。
僧家,以独有智慧,在艰难中,开拓立足于天下的先河——佛家另一面。佛成既可以普照天下神灵,也可以权倾天下王者;他可以,成为佛行天下佛的代表,也可以,成为牧野天下权的代表。在僧家看来,佛光只有在王者权杖上,才可以毫光万丈。
因而,北魏王朝一个个最高统治者,哪怕佛教中不多见的“女流之辈”,也与王者一样,比肩而坐,堂堂正正地成了一座座佛。就连,北魏太武帝,这位“灭佛”运动的第一人者,也成了手举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尽管他,身披着忏悔的袈裟。
我以为,凡事都有“度”,过度则是物极必反,佛家亦然。奉佛当以,常心、常态、常规,奢华沉迷,伤国劳民必取其祸。尤其是最高统治者沉湎于道,以求长生、耗国伤民,这样的王者,少不了成了亡国之君。
僧家以太武为三武“佛难”之首,我却以为是“僧难”之初。僧家奉佛心二,不守戒律,酗酒奸淫,欲利蒙心,怎不祸及其身,殃及其主。与其说,“佛难”,更应说,是“僧难”,是僧家自取其祸,或许,云冈石窟是一面镜子。
注:此赋来自史荣东《春霭涌》第二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