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荣东散文《三荷并蒂呈惶恐》
(2018-11-23 10:10:49)
标签:
文化 |
偶尔在网上搜索,发现潘文深老师在佛山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他建议:“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选择多篇类读的方式,将《荷塘月色》(朱自清)、《清塘荷韵》(季羡林)、《荷塘晨色》(史荣东)三篇文章结群阅读,在类比中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写作不同体式的选材,结构的认识。”
我看了不禁诚惶诚恐起来,一篇不成熟的拙作《荷塘晨色》怎能与两位文学巨擘,流芳千古文章相提?朱自清、季羡林是我一直景仰的,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我写出了《荷塘晨色》,没有《荷塘月色》,根本就不可能有《荷塘晨色》产生。有人说,我胆子够大,敢向名篇挑战?我曰:非也,而是对《荷塘月色》继承和开拓,有继承和开拓才能它的生命力。朱自清、季羡林是学富五车的教授、专家,而我却是从未进学校课堂读书做作业的苦行僧,几十年如一日,滴水穿石,从古人经典中汲取营养、从今人名篇中汲取营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鉴赏能力,不断丰富自己写作手法,不断使自己有所创新与开拓,开创新的境界。
潘文深老师的“选择多篇类读的方式”, “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写作不同体式的选材,结构的认识。” 潘文深老师所说是有灼见的。我基本上按这条路走下的,由于我对荷花的热爱,写了《咏荷十二曲》,也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 写的,我不但用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描写荷花之美,而且用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手法使荷花呈现出唯妙唯俏,风姿多采。我还在《咏荷十二曲》中,既用十首词,还用了一首是新诗,和一首是散文诗,目的是咏荷输入请新血液,洋溢着勃勃生机,尤其是散文诗架起了新诗与古词的桥梁。以上皆是从古诗词中,与名人名篇学来而用于写作的途径。在《荷塘十二曲》中,我运用了修辞中,拟人、衬托、对偶、排比、反问、借代、夸张、双关、象征等手法,使《咏荷十二曲》形象多彩,楚楚可人。我对荷塘景色的描绘,有游荷塘(1)《荷塘晨色》、游荷塘(2)《咏荷十二曲》、游荷塘(3)《出水莲赋》等,还有本篇,从文、诗、词、赋不同体栽绘制荷塘之美,荷花风韵,也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写作不同体式的选材,结构的认识。”
下面附件:
(1)潘文深老师发言。
(2)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
(3)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
(4)史荣东《荷塘晨色》。
l |
(2)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
(3)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
(4)史荣东《荷塘晨色》:
(2)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
“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3)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
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
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
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4)史荣东《荷塘晨色》:
儿时的我是调皮的孩子,每天在天一亮,扛着鱼网提着鱼桶到不远的荷塘捉鱼。清晨荷塘是幽静的,碧清碧清的水塘边,一垄翠竹掩住几间草舍,只有牛犊在晨曦下欢愉地踢着蹄子摇晃着尾巴;荷塘内荷叶刚冒出水面,像一枚枚翠绿的玉璧飘浮着,蜻蜓颤动着薄翼忽上忽下在新叶上打转;小鱼儿在荷叶底下划鳍摇尾地戏逗着。正当我猫着身子,聚精会神用网捞鱼时,“哞”的一声牛鸣,小鱼儿一惊尾巴一翻钻到水底去了。我顿时来了火,回身一把死死地揪住了牛犊尾巴,小牛也来了火,一回头用尖角向我顶来,我一吓手一松“扑通”仰面跌落进水塘中,连呛了好几口水。待我爬起来一看,只见池塘内老牛扬扬自得地抖动一下耳朵,悠然地眯缝起眼睛……太阳从荷塘内爬了起来,亮丽了树丛中鸟声,亮丽了荷塘清风,亮丽了水中小鱼儿。
玄武湖是个荷花绽开的天地,一望无际的荷叶密密匝匝连成一片,荷花含苞欲放撒落在碧叶之间,嫣然俏丽。露珠在朝辉下闪烁,滚动在如盘的荷叶上,青蛙在叶子上昂首挺胸,像得胜的将军鸣叫。我与战友划船掀开荷叶,那青蛙顿时成了惊弓之鸟,腿一伸“扑通”钻到水底去了,那矫健而优美的身形,为荷塘带来了灵气。一阵风掀动荷叶,晨曦中我与战友都裹在清香荷风之中,涌动起无穷的向往……
西子湖畔的荷花更是别样娇红,亭亭玉立的菡萏更显示醉人风采,荷叶像一把把伞似地撑出湖面,挡住了我与女友,船在花叶间穿行,自有一番情趣。女友的秀眸被荷花映红了,也溢出荷花的芳香。船儿在并蒂莲停下,她伸手把并蒂莲拉到胸前,闭合起长长的腱毛祈祷起来。晨曦下的她更是醉人,船儿一动,“拍、拍、拍”飞起了一对鸳鸯,荷塘腾起一片盎然生机。
南北湖的荷塘晨色是另一番景色,万顷荷塘再也不见叶浪花海,叶儿衰老了,往昔的摇曳不见了,花儿一瓣瓣随风飘落,再也没有别样娇红的风韵。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作的《芙蓉诔》“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时,无奈地叹息起来。一阵清风过来,掀开了残叶,一枝枝青菱菱的莲蓬挺拔在晨霞之间,于是,眼前一亮,一个有趣味的话题扑打心头:一个人有天真灿烂的童年,有英姿勃发的青年,有奋发上进的壮年,有秋收如金的中年,当然,也少不了日近黄昏的暮年。有的人看上去很壮烈,像升天的爆竹,落下来粉身成灰。可荷塘中荷花并不是这样性格,就连暮年都拥有秋实的莲蓬,粉糯甘甜的白藕,所以荷塘永远是朝气满池的。
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得到世人称颂,也成为仁人雅士笔下常客,历代佳作不计其数。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要编纂、出版《中国诗书画荷花大全》辞书,我亦即兴而作《踏莎行·咏荷》,其词是:
卿出污泥,携霞拽雾。
盈盈秀态临风舞,
碧盘手执步婀娜,
怕甚萍涨断归路?
月白婷婷,翩翩如许。
高洁那怕风姨妒,
红衣脱尽鹬鹚惊,
芳心却傲风霜浦!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命脉的延伸,也是绿色家园不可抹去的情结。
春被燕子衔去,夏被封姨虏去,秋被大雁捎去,隆冬的荷塘一片肃杀,料峭沧沧。我在池边徘徊,叹息着荷仙殒落。忽而,只见池塘中几枝枯叶瘦骨在朝辉中坦然自若,洋溢着别样风采。我突然感悟到,荷仙并未殒落,而是用另一种姿态活着,你看,枯枝瘦骨中昂藏几多风致!
我思索着人生:人的一生不能一直是朝霞满池的,人生的旅途也会有骤雨打新荷,霜风凋碧叶,也会有冰、霜、雷、电的时候,只要像荷花那样不管面临怎样处境,都能笑捋须髯对冷月,不恋新荷逗俏,不恋窈窕含芳,不恋云羡霞慕,胸怀一池正气,在霜天寥廓中也应是以铮铮的钢骨迎风屹立,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注:《荷塘晨色》2007年10月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荷塘晨色》被收入初中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测试题。2011年——2019年,被多省、市学校作为中考试题和中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