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形结合”百般好

(2015-09-10 13:11:48)
标签:

育儿

数形结合百般好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因为数形结合应用广泛,新教材也在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编写。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一词,指的是通过数与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探索研究常用的方法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如要教会学生思考,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对“形”的认识受到思维的局限,但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引导,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优化解题途径,常会降低难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且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明了,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  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  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一词,指的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探索研究常用的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两者关系:“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看来数形结合在数学中达到解题的目的,数形结合也就成为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尤其是在解决函数问题时,恰当运用数形结合,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对“形”的想象更是受到思维的局限,但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引导,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优化解题途径,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一、将“数形结合”应用于概念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的初步认识”、“××的意义”章节,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应用“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使小学生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要求学生理解几分之一是指“把一件物品或某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其中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授时一味在语言上强调,学生印象不深,经常在叙述意义时漏掉。此时,我们可以出示(如下图):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 

 

 

        (1)                             (2)

以上两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哪个能用“数形结合”百般好来表示呢?结合本课知识,学生就能清楚的辨认出图(2)是正确的,也就能把“平均分”的含义记牢了。

又如,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要理解0.3的意义时,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借助图形自主建构小数的意义。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0.3吗?

学生活动后,教师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展示在黑板上。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 

               0.3

 

 

 

 

 

 

 

 

 

 

 

                   0.3

师:你认为他(她)画的怎么样?(去掉不恰当的作品,并进行分析)

(指剩下的)为什么这些作品都可以表示0.3?(0.3就是十分之三,它们大小一样,意义一样。)

接着借助大量的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运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数形结合”应用于计算教学中:

  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清楚的揭示算理,使计算形象化。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时,我们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体会到“通分”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突破教学难点。

(如图)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

 

 

 

 

 

                        

                          +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百般好 

 

 

 

 

 

 

 

 

 

           

    用算式表达是: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结合”百般好

       通过这样的直观的演示,清晰表达了算理,使学生能一目了然,非常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画图,就是一个“去情境化”的过程;当题目难以理解时,通过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更加清楚,一目了然,并且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画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数学语言,体现了一种数学美,应引导学生试着运用这种简洁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画图是对现实中数学问题不断抽象的过程;小学生不断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线段图是两种思维的过渡载体,画线段图能够充分地体现数和形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案例一:一年级思维训练课堂上,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问题1:(2)16位同学到校园做游戏。排队时,从前往后数,小红在第8位,从后往前数小红在第几位?问题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她还是排在第5个,请问这队有多少位同学排队?

题目一读完孩子们一口同声都说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8位。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让他们思考,你是如何知道的?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8+8=16,少数孩子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说答案的对错,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呢?于是小组开始讨论起来。经过了解结果不理想,有的学生还是认为就是原先的结论是对的巡查时发现有几个学生低头在纸上画,然后得出结论: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9位。于是展示了其中的一份作品:

       △ 

△表示小红。O表示其他学生,可以知道排在小红后面的有8人,从后往前数时要数到小红,所有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9位。问题的难点就解决了经过学生这么一说,班上学生通过结合图形,马上理解了这类型的题目的难点,第二题的问题抛出来学生毫无费力的解决了。能够通过图解决问题,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这么一段名言“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将“数形结合”应用于学生思维拓展训练教学中: 

     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形结合”百般好    例如:六年级思维拓展课片断:(如图)

   

    

 

  

 

 

   上面的图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摘录学生答案如下:

  1、周末小明和爸爸去博物馆参观,他们骑着自行车,下午一时出发,经过20分钟行驶了3千米,这时小明的自行车出了故障,于是修理了20分钟,车终于修好了,又经过2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博物馆,他们在那里逗留了40分钟后,一路顺利的回到了家里。

   (学生思维清晰,所述情境与提供的数据吻合,是位办事很有条理的男生。)

  2、妈妈开车送小丽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外婆,由于妈妈是新手上路,又遇上堵车,所以她们行驶的速度很慢,20分钟才行驶了3千米,路况越来越拥堵,居然导致停车20分钟,母女两真是心急如焚,后来终于通畅了,她们再继续向前到达医院。小丽陪外婆聊天,用去了40分钟,然后就依依不舍的告别外婆,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除了数学上的精准,这位女孩子还有一颗丰富、细腻的爱心,爱美、爱亲人、爱生活,全然体现在这几句话语之中。)

   在这里,学生根据所所学知识,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数形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写出了多彩、富有个性的生活印记的答案。相信这样的习题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会让他久久不能忘记。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数学思维研究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在教学中应适当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并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形直观、形象,有利于分析的优点,把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