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百般好

标签:
育儿 |
“数形结合”百般好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因为数形结合应用广泛,新教材也在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编写。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一词,指的是通过代数与图形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探索研究常用的好方法。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如要教会学生思考,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对“形”的认识也受到思维的局限,但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优化解题途径,常会降低难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且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明了,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数形结合”一词,指的是通过代数与图形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探索研究常用的好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两者关系:“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看来数形结合在数学中达到巧解题的目的,数形结合也就成为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尤其是在解决函数问题时,恰当运用数形结合,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数形结合”应用于概念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的初步认识”、“××的意义”章节,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应用“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使小学生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要求学生理解几分之一是指“把一件物品或某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其中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授时一味在语言上强调,学生印象不深,经常在叙述意义时漏掉。此时,我们可以出示(如下图):
以上两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哪个能用来表示呢?结合本课知识,学生就能清楚的辨认出图(2)是正确的,也就能把“平均分”的含义记牢了。
又如,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要理解0.3的意义时,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借助图形自主建构小数的意义。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0.3吗?
学生活动后,教师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展示在黑板上。
|
|
|
|
|
|
|
|
|
|
师:你认为他(她)画的怎么样?(去掉不恰当的作品,并进行分析)
(指剩下的)为什么这些作品都可以表示0.3?(0.3就是十分之三,它们大小一样,意义一样。)
接着借助大量的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运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数形结合”应用于计算教学中:
(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将“数形结合”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案例一:一年级思维训练课堂上,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问题1:一(2)班16位同学到校园做游戏。排队时,从前往后数,小红在第8位,从后往前数小红在第几位?问题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她还是排在第5个,请问这队有多少位同学排队?
题目一读完,孩子们一口同声都说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8位。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让他们思考,你是如何知道的?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8+8=16,少数孩子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说答案的对错,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呢?于是小组开始讨论起来。经过了解结果不太理想,有的学生还是认为就是原先的结论是对的。巡查时发现有几个学生低头在纸上画,然后得出结论: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9位。于是展示了其中的一份作品:
△表示小红。O表示其他学生,可以知道排在小红后面的有8人,从后往前数时要数到小红,所有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9位。问题的难点就解决了。经过学生这么一说,班上学生通过结合图形,马上理解了这类型的题目的难点,第二题的问题抛出来学生毫无费力的解决了。能够通过图解决问题,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这么一段名言“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四、将“数形结合”应用于学生思维拓展训练教学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在教学中应适当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并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形直观、形象,有利于分析的优点,把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