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竹画家林若瓢

(2010-08-17 08:45:02)
标签:

杂谈

小时候见到常来我家的客人很多,唯一被祖父称为和尚的就是这位林若瓢画家了。从花园的大门,经过水泥的走廊,踏上石阶,我一直有点恐惧地站在傍看,因为他穿的袈裟在我看来是很大的一件衣服,另外近距离见到脚穿的僧鞋,前后开了六个洞,而且还穿着厚厚的袜子。为这双鞋,我还专门问过祖父,当时好象是说“和尚是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礼,看破是四大皆空。”

和尚若瓢,曾用名苦瓢,苦凡,俗家名林永春,淅江黄岩人,民国七年(1918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受戒,研习佛学,曾任杭州净慈寺知客,即是在禅林中司迎送与应接宾客之职。民国26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杭州沦陷前,随雪悟法师至镇江转道来沪,入住七浦路204号甲的吉祥寺,雪悟任当家,若瓢任知客僧,从此与上海文艺界国画界人士广泛交往,以画家和尚之称名盛于世。

他常来我家,并有一女弟子叫董三知的随后,主要是在吉祥寺内侍笔砚之劳,若瓢和尚则授以画课。我和胞弟此时正开始学书画,非常想能去吉祥禅寺亲睹他作画之状,并向若瓢叩教画兰竹之法。记得是在1969年的1123日,我们兄弟二人手持祖父的一封信踵门求教,函内云:

若瓢先生雅鉴:日前秋斋(平襟亚寓名)晤谈,深感愉快,兹有渎者小孙大同小康,极喜绘事,曾经老友谢闲鸥、胡亚光二兄指授,略能涂抹,渠对先生所绘兰竹非常钦佩,爰嘱其持缄晋谒请求指教,如荷推爱慨诺,感同身受。迟日尚拟走访畅谈面罄一一,率白即颂冬绥。

                                           陆澹安谨上  

                                          十一月廿三日

吉祥寺的二楼是若飘和尚的书房称“天禅室”,古香郁郁,笔砚卷册文房清玩列置案头,又复焚香莳花,清雅脱俗。见他当场拂楮吮毫,绘兰花朱竹示范。急起从之,振笔直遂,兰叶葳蕤,竹香雨后,倾刻而成,而在傍的学生董三知则负责换砚水。此时,若瓢对着我们说:“宋之文与可,苏东坡,元之柯九思,赵松雪,皆有高深独特的造诣,为世推崇,而今看来,他们当时为博文人雅士的欣赏,附庸风雅,劳动人民未必会有兴趣,我们虽然不能苛求古人,但今天的画人,应该考虑作品有思想性。”今天再回忆这段诲教之言,显然在若瓢画家的脑际带上了当时革命思想的影子,情由可原,但是出于和尚的表述,在当时确是非常紧跟了时代。

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描述了和若瓢和尚一段缘分:“我写的一笔字,稚拙无比。虽然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李平心先生曾热心介绍我去一个寺庙,那里有一位挂单和尚,书、画都有名气,法名若瓢。若瓢让我写几个字,观察之后,判断我适合学柳公权的字帖。是不是因为我的体形瘦削,宜于柳体,反正我也不敢询问究竟。每次我骑车二十分钟到那个寺庙,他让我先磨墨活动手腕,然后选定某页临两张……,也许他早已判定我是个“不可教也”的孺子,碍于情面才勉强收留我的吧。所以直至今日,不成器的我才敢透露曾有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老师。但他赠我的一幅墨竹扇面至今还珍藏着。

关于这段缘份,今年八月间,周海婴先生夫人南下到沪,鲁迅长孙周令飞兄作伴,同席宛平宾馆,我叩教此事,海婴先生证实此事约1942年间,正直初中期的某暑假,前后向若瓢问教将半年。

若瓢和尚与文化界、书画界的名人交往者众,经常合作书画,吟诗饮酒,他曾在19561122日写在文汇报笔会里的一篇文章《回忆郁达夫》,写记了他在杭州时与郁达夫之间的往事,郁达夫还在福建时(1938年)寄过二首诗给若瓢先生。

其一:  离秋蹙蹙走天涯,

        向道南台又驻车:

        乱后倘逢应失笑,

        一盘清帐乱如麻。

其二:  莫忏泥涂曳尾行,

万千恩怨此时情;

            念家山破从何说,

            地老天荒曳尾生。

郁达夫遇难后,若瓢写下“哭达夫死难诗”一首

            毁家一怒走炎荒,

            骸骨未收慨鬼伥;

            湖上寻诗无好句,

            旧游处处感凄凉。

    丧友哀痛,悼念婉词,用寄思念之情。

    若瓢和尚长名画家唐云五岁,而二人交往时间最长,且交情最深,在资深记者郑重为唐云所作的传记中,记录颇多颇详,兹不复述,而我在前后向若瓢先生请益的岁月中,时时见到他为人介绍拜见唐云画家,凭他一纸介绍,持笺造访者,无有不成者。

若瓢和尚能诗能画,食肉食荤,能饮能酒。196110月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而此时他已还俗,姓林。故称其为林若瓢先生的。

我藏有他赐赠的兰花图,冲虚简静,疏而不陋,妙粹灵通,如空谷佳人,香色消魂,有幽罄入楚骚之感。

1972年秋他以题为“少壮有自信,虚怀好干劲”的一扇赠我,勉励我用力志远,虚心向上。画面上的风竹,虚心高节,英气凌云,迎风取势,一节一叶,措意于法度之中。另一帧题为“强劲东风”是1972年国庆节所绘,只见嫩叶柔梢,不带雨而披风,一派君子风范,用画笔颂祖国东风强劲,郁郁生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