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诗词协会赴通州慈云禅寺采风诗作
(2023-05-28 20:52:40)
标签:
文化 |
2023.1.31.南通诗词协会赴通州慈云禅寺采风诗作
跟着诗词游江苏——通州慈云禅寺
古代这里曾是黄海边的一处港湾,随着泥沙沉积,海水北退,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斥卤之地,成了淮南金沙盐场的灶地。海盐在各类盐产中品质最优,而淮南烧制的盐又为海盐之冠。为免受海水侵蚀,百姓安居乐业,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江苏沿海主持修筑了捍海长堤,后人称之为范公堤。先辈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堤外的煎地煮海为盐,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时常会受到潮灾、风灾和倭寇的侵扰。为了祈求一方平安,唐洪灶盐民因地制宜,兴建了“唐洪灶庙”以祈求风调雨顺、盐产丰收、人丁安康。
唐洪灶庙在清乾隆十三年(1748)编撰的《两淮盐法志》金沙场图、清嘉庆十一年(1806)编撰的《两淮盐法志》、清嘉庆五年(1800)《两淮通州金沙场志》和清宣统三年(1911)张謇主持测绘的《通州水路道里详图》中都有明确的标注和记载。历史上唐洪灶庙规模超过周边庙宇,其格局为一进三堂,即山门、敞堂和大殿。山门供奉弥勒和韦驮;敞堂供奉关公、周仓和关平;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和大圣菩萨。解放初期庙里常住福具法师及其徒弟荣生法师,每年十月十六菩萨出会,四乡八邻汇聚庙中热闹非凡,当地老人至今记忆犹新。1958年唐洪灶庙被拆除,其建材分作他用,庙里一人多高的大铜钟,也被收缴。
悠悠岁月,古树逢春,1992年在党宗教政策的关怀下,当地村民自发重建寺庙,定名为“银杏庙”,后一度又改名为“灵兴寺“。1995年10月通州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本庙为唐洪佛教活动点,2000年始有法师入住,由于因缘不具相继离开。2006年11月由东社镇政府及宗教部门盛情邀请,南通普贤寺监院妙果法师前来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2008年农历三月十五大雄宝殿奠基,2009年6月更名为“慈云禅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传印长老为本寺题名。据考证,慈云寺内的这棵银杏树已有近千年历史,相传是北宋名臣范文正公在修筑海堤时种植于潮墩上的。千年风雨、王朝变换,古银杏树仍傲立于范公堤旁。仰视古银杏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它见证了慈云寺千年的兴盛衰亡,更见证了通州沧海变桑田的世事变迁。
慈云寺在妙果法师的带领下,宗风大振,积极开展佛教法会,与十方善信广结善缘。法师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十方善信亦是出钱、出力。如今的慈云寺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东厢房、西厢房、斋堂、藏经楼、四合院、延生堂、往生堂、钟楼、鼓楼、法物流通处等,满足了信教群众开展各项宗教活动的需要。慈云寺在加强寺院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寺院内部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寺院﹑平安寺院,加强道风建设,注重僧才培养,先后选送12名僧人至各地佛学院深造。通过不断的努力,建立了三星级档案室,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宗教场所”。寺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贡献。
访慈云寺题赠妙果大和尚
杨寄华
范堤古树移东社,信众虔心建庙台。
护法传经谁执掌,峨嵋风送一僧来。
联赠慈云寺
杨寄华
慈济众生来,纷纷福报皆因果;
云祥三界外,淡淡禅心得寿昌。
慈云寺
洪宝志
参禅净土能开悟,善恶由来报果因。
慧海崇尊无量佛,慈云守护有缘人。
风传磬韵翻青史,树展虬枝映日轮。
功德潜修天自远,浮华脱去性归真。
联题慈云寺
洪宝志
听千声梵呗,呗扬僧布释迦道,
怀一片慈云,云起诗传摩诘篇。
慈云寺古银杏赞
陈贵民
苍苍古木石栏围,仰望虬柯叶已微。
昔立岸堤潮汐警,今阴桑梓殿堂依。
吮霜汲露通灵性,免难消灾赖日辉。
络绎乡民争礼拜,吟朋唱和绕梁飞。
赠慈云寺主持
陈贵民
寒暑巡精舍,昏晨种福田。
经营诚竭力,晤聚本投缘。
仰首飞檐耸,驰眸碧树连。
长祈香火旺,久远梵音传。
咏通州慈云寺
陈贵民
金霞路侧清幽处,殿阁巍然镀佛光。
屡历兴衰多困厄,一株银杏诉沧桑。
联·赠妙果法师
陈贵民
妙者轩堂聆佛曲;
果然宝刹静凡心。
联·题慈云寺
陈贵民
慈凝暖意弥禅院;
云化甘霖润梓乡。
壬寅暮秋访慈云寺
吕建国
金沙郊北寺偏东,又访慈云感性空。
梵呗声中思惠济,菩提道外得圆通。
千年银杏垂真果,三柱幽香觉大雄。
无意疏钟平野落,诌诗徒欲上飞蓬。
谒通州金沙慈云寺
陈倩
千载淀金沙,逢春银杏华。
经音环法座,钟磬沸晨鸦。
倡孝淳风诵,怀慈普众嘉。
诗书禅意染,墨底璨莲花。
题慈云寺
黄来芹
翻修古刹史遗芬,银杏苍苍耸入云。
佛日高悬开妙境,慈光万里泽殷殷。
壬寅冬日访慈云禅寺
黄来芹
炉香正爇访人稀,古杏凌天叹事非。
昔日山门多客驾,今朝佛舍只僧衣。
奈何疫扰禅房静,难得诗吟鹤鸟飞。
且借慈云施法雨,涤除浊恶现春晖。
怖鸽
李钊子
啸声天际起,何处是遮荫?
一片慈云在,无须入乱林!
游慈云寺咏古银杏树
吴效克
千年银杏慈云耸,十八手连方抱腰。
种树范公灯塔引,捕魚船返见安标。
诗书琴画友齐聚慈云寺
严茸
宋朝银杏今犹在,古刹飘香瑞气熏。
吟咏挥毫琴瑟乐,诗词墨宝润慈云。
咏慈云禅寺
单金林
唐洪灶庙史悠长,暮鼓晨钟绕佛堂。
古木逢春真迹在,慈云普渡御炉香。
赞慈云寺千年银杏
单金林
慈云古树已千年,叶茂根深屹殿前。
尽阅红尘除瘴气,历经岁月扫残烟。
微摇鹤发何谈寂,拂动童颜胜若仙。
再洒瑶池甘露水,护民佑国可擎天。
题慈云禅
朱荣华
一
明堂修净戒,玉宇拜光风。
嘉木叠云翠,苍茫接广崇。
二
灵寺卧仙乡,慈云泽大方。
修身铭古训,抱德守天常。
明月亲玄露,清风绕玉堂。
结缘临梵境,唯善始留芳。
题慈云寺古银杏
李晓茹
古木沧桑出碧埃,范公治此所移栽。
修成千手观音相,水鬼河妖望却回。
访故乡通州慈云寺感怀
曹群春
冬日入禅寺,灵光映殿前。
梵音萦圣地,神树耸云天。
若论唐洪旺,须知方丈贤。
家山匆促过,欣慰作诗篇。
鹧鸪天.访慈云寺
崔俊杰
通州禅院弥佛光,玄猷扬善入慈航。参天银杏繁枝俏,风采千秋展鼎昌。
梵宫古,入篇章,紫烟袅袅绕雕梁。贤朋访寺存诗墨,合掌祈禳民阜康。
贺慈云寺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崔俊杰
琴画诗书无限情,雅文力作在禅城。
英豪挥墨抒祥景,畅意清歌唱和声。
联·赠妙果法师
杨艳霞
慈云舒卷原空性;
妙果丰圆自养真。
夏日謁慈云寺
杨艳霞
慈云弥树杪,瑞草漫庭前。
蝉隐花中醉,龟钻荷底眠。
清虚攒妙果,寂静远尘烟。
淡看贫和贱,虔心结善缘。
慈云圣境
陈建华(漠然)
银杏载缘神圣助,菩提广度众生懃。
范公堤厚镌功满,古刹门慈映紫云。
访慈云寺(新韵)
周剑兰
拟访慈云霜未降,今来已是凛冬临。
遥观枫赤凝秋色,近赏菊黄静梵音。
暮鼓曲折升紫气,晨钟迂绕洗禅心。
多情笑我染星鬓,一晌何妨忘世尘。
采桑子.慈云聚
周剑兰
云中谁寄芳香至,杏语含慈。神树英姿,玉骨千年枝逶迤。
琴书画韵齐修道,相聚禅祠。如璧如璃,风雅何输幻界晖。
慈云寺
张瑾菊
慈云飘净土,香客意从容。
银杏巍然立,千年伴磬钟。
古刹新生
陈永良
千年古刹昔昌隆,残壁蓬门记旧踪。
盛世风华禅事振,翻修托建焕新容。
古杏逢春
陈永良
铁杆虬臂势巍巍,招引渔舟海上归。
兵燹炸雷伤骨肉,欣逢甘澍益葳蕤。
瞻千年银杏
孙建时
慈云寺树近千年,叶繁枝茂盖变天。
古木逢春今胜昔,消灾纳福众参禅。
访慈云禅寺
李宜铭
古寺重修气势雄,午餐全素喜丰隆。
耳听妙果谈禅意,心领藏机露笑容。
谒慈云寺赠妙果法师嵌字诗
单守桁
慈寺真奇妙,祥云法雨时。
五年盈硕果,后辈为余师。
题慈云寺银杏树
单守桁
范公堤岸阅千年,海退人前望远天。
活征沧桑银杏树,心香一瓣忆先贤。
青山诗社组游东社慈云寺纪怀
赵鸿禧
千年银杏昂然立,妙果宣经感触深。
诗友当场提笔颂,冲天神气纸中存。
北宋古银杏
陈娟
风风雨雨范堤边,指点归帆千百年。
郁郁葱葱枝叶茂,慈云寺里树神仙。
咏慈云寺千年银杏
姚华
范公堤畔神奇树,雷劈火烧复枯荣。
古佑渔人地标立,今随盛世迩遐名。
慈云寺祈愿
杨艳霞
慈云围绕 阳光正好
一盏茶 一支曲
一柱香 一部经
愿
时光小偷
偷走你的违缘
留下禅中珠宝
引佛入莲
愿时光小偷
偷走你的不快
留下禅中精髓
援佛入画
愿时光小偷
偷走世味风尘
留下禅之正念
请佛入诗
从今往后
禅心住在正念的蒲团上
无上清凉
从今往后
禅心住在正念的阳光里
无比透亮
从今往后
禅心靠近智慧的沙滩
笑看潮落潮涨。
在慈云寺的银杏古树下
陆永奇
蓝天白云
你遒劲的枝丫
是我祈求的手爪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儿
只期在你如慈母的云叶里
许我一个安定的家
许我 最好的牵挂
阳光抚摸着她满脸的皱纹
像抚过满园的雏菊花
许我为她洗衣
为她琴棋书画
许我共她粗茶淡饭
两只枯干般的手
紧紧相挽着
走在最美的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