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业点评时评新闻 |
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昨日,华虹半导体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将该等人民币股份在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将予发行的人民币股份不得超过公司经根据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拟发行及配发的人民币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本25%,且全部以发行新股份的方式进行。
华虹作为我国的晶圆代工巨头,科创板上市对于他本身乃至整个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来说有非常大的正面意义,在资金、扩产、人才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产业智库,芯谋研究将从以下三点分析该事件。
一、解决资金问题,留住人才
近两年,大陆的半导体制造业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迎接国际巨头的挑战,还要面对国际合资公司的挤压,更要遭遇新主体兴起的内卷挖角。在这竞争激烈的舞台上,资金和人才的竞争是核心。华虹半导体在港股上市,再融资能力较弱,这样决定了华虹的扩产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加持;更为关键的是,这几年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在香港上市的半导体企业,股票对于现有员工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所以华虹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华虹在科创板上市,便能实施良好的股权激励策略,以此留住人才,守住企业红线。
尽管,华虹股权结构清晰,企业治理一向有良好口碑。华虹的管理团队、专业团队、基层技术人才长期相对稳定,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华虹初创老员工在岗。人才在岗时间越长,技术水平积累越高,管理水平越高。这可以从华虹产线管理水平可知,近一两年里华虹产线的利用率最高达到110.9%。
去年四季度华虹的毛利率达到29.3%,今年一季度保持在28%-29%之间。作为一家成熟芯片制造企业,这个数据意味华虹产品良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但是芯片成为最热门的产业之后,华虹这种成熟企业必然成为新企业挖角的目标,留住人才仅仅靠良好的企业治理已经不够,华虹在A股上市之后,通过股权激励,不但能够留住人才、招徕人才,还能摊薄企业成本。
二、解决产能问题,加速扩产
当下,全球缺芯虽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缺产能。海外巨头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为了增加产能,在这几年内开始在全球各地的半导体聚集地宣布建厂计划。从国内市场来看,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作为本土芯片制造的代表,一个在不断推进先进工艺的发展,另一个则深耕于特色工艺的进步。但在半导体产业未遭遇贸易环境影响之前,国内芯片代工并不是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的首选,因而,此前国内芯片代工厂对扩产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当然,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扩产不积极的原因还在于资金的问题,动辄上亿元的产线资金困住了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的手脚。回顾华虹近5年扩产动作,华虹在2016到2017年扩产比较快,相继启动了六厂(华力)和七厂(华虹无锡)这两个12吋厂的建设,并且如期达产,为国内的产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两年建厂速度有所放缓,背后有很多原因,但缺乏一个A股上市平台,解决资金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芯谋研究认为,随着华虹启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扩产,会使华虹的扩产、建厂等进入快车道。作为国内领先企业,华虹的建厂达产速度创造了国内最快的纪录,远非新主体可比,一旦资本市场通道顺利打开,对未来国内产能的缓解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支持成熟企业扩产,提高效率
现如今,美国等半导体大国积极支持龙头,我国也应借鉴。当下美欧都推出了芯片法案,用立法手段来支持本地半导体产业发展,以此形成长久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美国的支持策略中,扶持既有制造龙头是重中之重,让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有了扩产和高溢价收购的底气。这些半导体制造大国清晰的明白,制造业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而制造业龙头就是核心中的抓手,他们是真正的即战力,更是产业命脉。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