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业点评杂谈 |
微信搜索“芯谋研究”,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昨天芯谋研究发布了一篇题为《如何看待半导体产业的“四姨太效应”》的思考文章,引起了业界的积极讨论,看来大家对这些现象多有感同身受。其中拿茅台酒和茅台镇酒来类比部分材料企业的“勾兑”行为,更是被不少朋友认为经典和形象。
而关于茅台的讨论也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二十五年前,彼时我刚刚升入大学,由农村进入城市。那年寒假回家,我特想给极其喜欢喝酒的父亲买瓶好酒,也算升上大学后给父亲的礼物。
作为穷学生,自然“理想比天高,钱包比纸薄”,从来没奢想能买茅台。兴冲冲跑到超市,却发现柜台上“茅台酒”琳琅满目,并且不贵。于是兴冲冲免了买了两瓶“茅台酒”拿回老家。虽然多年后发现买的其实是“茅台镇”的酒,但当时来看却是个喜剧:做儿子的很自豪,一个穷学生刚考上大学给父亲买了茅台,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老父亲满脸堆笑,说终于喝到茅台酒了,这酒真是好喝,不愧是茅台;邻居则说我很孝顺,给父亲买茅台酒喝。
这看似都是赢家的喜剧,其实正如映射般发生在当今的半导体产业中。别管这些材料/芯片/设备是怎么来的,披上中国芯的外衣:国外卖家有钱赚自然高兴,至于挂不挂自己的名字,有钱就行了,还要啥自行车啊;国内企业则突破了国际封锁,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出国内首款产品,赚了名声,至于现在是买的别人的,无所谓,以后自己再去研发呗;投资者则看到自己所投企业出了产品,有了业绩,估值自然蹭蹭地上涨,大家有钱赚,至于是不是真正自己的产品,可能早就把股份转让一部分,赚的盆满钵满,后面就算是出了问题,反正赚钱了;甚至有的客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解决问题,管它是不是中国芯呢。至于是不是真茅台,反正喝下去感觉“这酒好喝”,你觉得是茅台,那就是茅台。大家都是赢家,谁是输家呢?
在昨天文章发布后所收获的反馈中,读者的留言中既反映出来了大家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切,又包含了对这个行业所出现的这种现状的担忧。之前就听说有的材料公司,买了韩国和日本的光刻胶,直接说自己的。反正是材料,还真的不好区分。买了茅台的飞天,装入我家瓶里,说我这酒是请的茅台的老师傅,用茅台的法子酿造的,比茅台还茅台,不信你尝尝。材料可以做,设计公司法子也很多:设计服务、委外代工、买别人晶圆自己封装。反正都是“中国芯”,管它真不真。茅台蒙了尘,茅台镇就可以以假乱真。
拂去瓶身上的尘,真正的茅台究竟长什么样?二十一世界初,也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国也曾燃起过一阵半导体的热潮,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国内半导体企业,这些企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大浪淘沙,有一些成为了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龙头。
……
(关注芯谋研究公众号,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