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上海“宫芯计”----另个角度看北京国际微电子论坛和ICChina

(2015-11-12 09:48:32)

张江,亦庄;上海,北京。两地在芯片的双城记,很有意思。产业基础、政府资源、资金实力、人才实力最强的两个城市,一直你追我赶,明争暗斗!之前上海依靠政府支持、人才优势,涌现出中芯、展讯、澜起等众多优秀企业,成为全国半导体的领头羊!很长时间内,张江就是中国半导体的“圣地”,俨然比肩“硅谷”“新竹”,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名片和旗帜。

 

然而,这几年,形势却悄然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可以从最近两次的论坛“窥一斑见全豹”。两周前北京举办的国际微电子论坛,出席的领导高朋满座,然而会议空间不大,亦庄的管委会主任梁胜,亲自担任半天的主持人,结果也自然是“人气超常,效果非凡”。而昨天和今天今天在上海举办的ICCHINA,上海的领导都没出席,更没讲话。按理来说这次在上海举办的盛会应该是8月份刚成立的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领导小组亮相的最好机会,然而,政府异常低调,不演讲不发话不出席。主持人也非上海业界人士,甚至最后的压轴就是北京的亦庄主任梁胜。或许上海有这高风亮节吧。当然会议气氛也远没有北京会议热烈。但比北京好的却是会议空间超大,参会人数也远超北京的会议,多达二十几个分论坛显示了产业多点开花的热度,参加者在现场进行的大会小会的讨论也是热烈非凡。或许在产业基础、企业发展和人才积累上,目前上海还有些许的领先优势。譬如,与政府的“黎明静悄悄”相比,最近上海的企业却热闹异常。中芯国际昨天喜迎再创新高的第三季报,而华力微电子最近也有“喜事临门”。或许企业的实力和产业的寄出,才是上海半导体最大的优势!

 

再仔细分析北京和上海的“宫芯计”,挺有意思。北京领导布局产业上特积极,但受制于北京职能定位,很多事情想做却不能做;上海产业基础最好,但受制于政府的风格与定位,很多事情能做却不想做。上海有“实”却缺“势”,北京有“势”却缺“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即便是中国产业上最好的两个城市也有着各自的“芯”病。

 

先看北京:北京初期的产业基础不如上海,无论是外企总部落地还是海归创业,初期的北京都是落后上海“整整一头”。但是,北京也有北京独特的资源:高校、研究所云集,具有较好的人才优势,有力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蓬勃发展;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主导的,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比例高,减轻了企业的研发负担;国家队云集,“大唐”“华大”“同方” CEC”等产业的重磅国企都在北京扎根扩张。加上领导层格外重视,重金砸下去,现在不光听到“响”,还能看到“形”:北京目前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重心、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装备等多个环节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设计业的产值远远超过封装、测试,近八年来一直占全国销售收入的1/4以上。此外,在资本产业上,也是走在前面。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是早早成立,比上海的产业基金要早接近半年的时间,规模上也更胜一筹,接近300亿的投入以确保北京的产业发展不会在钱上面“掉链子”。

 

再看上海:上海有着辉煌的过去。作为国内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支撑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并形成了互动的态势。曾几何时,上海市政府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规划者,可以说是咱们中国产业舞台上最积极的。早在上个世纪就从中央争取到国家重大工程:“909工程”。“909”工程是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探索后,也形成了产业发展的“上海模式”。可惜是基础较好,但是最近“守成有余,开疆不足”,做事谨慎绝不冒进。产业固然需要冷静的思路。但是此时非彼时,产业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快速整合期,国内外大企业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分田分地真忙”,再固守一亩三分地儿,老师就要被学生超过喽。

 

从产业角度讲,还是希望“北京”“上海”两雄良性竞争,PK的可以更激烈点!当大家育环境、拼实力、谋产业、共前进。应该会形成“你追我赶,共赴前程”的大好局面吧?芯谋研究也非常期待这种北上广深齐赢共进、地方政府多点开花、各地企业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