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了五年,我庆幸,市场是个刁民

(2015-06-11 22:38:37)
标签:

杂谈

1//

 

晚上12点,回到半山,打开门,看见满院子的竹子,发一会呆,上楼洗澡,然后再下楼,拿瓶啤酒,坐阳台上看月亮。远处洱海的灯光,像是大地用来炫耀自己的贵妇生活而在脖子上戴着的一串夜明珠项链,在黑夜里闪闪发光,提醒着我:远处的生活还在欢腾,也许酒摊子还没散,也许爱还没做完……

上午迷瞪,看点书,干点家务,密切监视种的菜又长了多少,竹子又吐了几个新芽,花瓣又落了几片,偶尔再睡个回笼觉,随便对付一顿午饭,然后下山,见各种人,应付各种琐碎,深夜回家……这种清汤寡水的生活,我为什么会如此自得其乐?

有时我会倒推来想自己:身陷一种自我的孤独故意不去救赎,是不是也是一种放逐?

做【杂字】这几年,因为经历过太多次在黑暗里爬悬崖的时期,我对许多闹腾的人和事都本能的保持冷却,安静才能让我恢复触觉,帮助我摸到家门。

从第一期创刊时闹哄哄的搞了个首发仪式,到五年后安静的躲在山上渡过五周年。孤独,已经是我的纹身,也是【杂字】的宿命。这种孤独,不是身边没人陪伴的孤独,而是——你埋头走在小路上,一扭头,啊?人呢?那些当初一起都在路上的人呢?

前几天,方所筹备上海新店,想做一个中国大陆的独立出版物展示专区,他们的人联系我,问:从前听说的那些,怎么现在都没了?我说,大陆的现状是:90%的是一期而亡,7%的是不死不活;3%的是一枝独秀。

与这个时代巨大的孤独相比,我依然没有到达,那种生命所能探寻的幽深。我只是个浅层的痛苦者,而不是一个深层的有为者,仅仅只能为同处这个时代的无关之事、无关之人而心生凄凉,却没种能在暗夜里撑起一点光。

希望能够给予,反哺一部分读者更多的心灵归宿,声援一部分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理想,是走到第五年的【杂字】,最希望做到的状态。

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做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先影响自己,再影响身边的人,继而影响有限的陌生人——这是人到中年的我,最希望长成的样子。

 

2//

 

昨天下午,和一个来访的撰稿人聊天,聊起独立书店和独立出版存在的意义和未来,我说,我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企图,因为现在过的就是从前想要的,但我对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却有企图——

为什么,一提起独立书店和独立出版,就是苦哈哈的?

为什么,一说做书的人,就是可笑的、让情怀活活饿死在怀里的穷光蛋?

为什么,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不能活得精神高贵、受人尊敬而且衣食富足?

我不信。所以我承认,我有一个野心:希望能带领【杂字】,去探索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在当今时代存在的N种可能性。

哪怕最后依然是死相很难看,但在这之前,我想试试。

这几年,出于对自身困惑的救治,我学习和研究了太多国外洋鬼子的、两岸三地中文语境下的各种独立书店、独立出版、小微文创的生存模式。在这三大兴趣领域,我像个苦苦单恋的窝囊备胎,默默盯着男神女神们的一举一动。

去了那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国内外的独立品牌,总结起来,不过是三种活法:

一、书 杂货 餐饮。书是小三,大太二太是餐饮和杂货。

二、书 商业地产。书店不过是商业地产的药引子,有它,看起来这药的逼格更高一点;没它,这药也能吃。

三、书 集团框架。书只是集团家养的一个艺妓,其存在的意义,部分是因为老板的个人喜好,愿意让自家的商业帝国里养着这么一个艺妓:我不占有你,但可以看着你;偶尔心情不好时,看到你,就像看到儿时的愿望,证明自己还没有脏。

 

这三种模式,都是在自媒体和互联网 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席卷一切、颠覆一切、创造一切的时候——既然昨天的荒宅子里,能长出这三种花,那我相信,在自媒体时代,一定还有另外一些可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掘和实践出来。

我不是这个荒宅里的先知者,相反,我是这里执拗的偏执狂——我相信它有,哪怕它没有,我也会相信它有。我不是这里的明智者,也不确信我所相信的未来就一定会到来,但是没关系,我想试试。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那么的恶都没被消失,被淘汰,被报应,为什么,书店和出版这么美好的东西,却要被消失?被时代驱赶出境?

我不信。

说起来好像有些玩悲情,但我不是在跟时代对抗,我也没有对抗的能力,我只是执拗的相信——在死亡之前的尾声里,一定还有一种救治的可能。

 

 

3//

 

当妈有瘾。

我经常和我的搭档——特务大妈聊起这个心态。如果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是我奶大的两个孩子,我不会在仅仅只是医生宣判他们死刑的时候,就放弃治疗,我一定会倾其所有来救治。

当年我父亲离开之前,身边的朋友和医生都在劝:癌症病人到了这种状况,基本是人财两空,钱也花光了,人也走了,与其钱烧给医院,不如趁着还能动,带着他吃点喝点玩点,少点遗憾的离开。虽然我也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但依然不能做到,所以我像所有儿女一样,砸钱,到处求医,尝试各种方案,当然,也眼睁睁的看着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只能坐在椅子上(因为一躺下去就会喘不过气来),腿肿得像透明的水桶一样,绝望而无力地等待命运熬干他的最后一滴灯油……现在想起,会为自己的那点愚孝而内疚,但扪心自问,我仍然做不到放手。

就像我现在对独立出版的心态,如果说,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有病的孩子,即使长大也会瘸腿的孩子,但身为母亲,我不这么认为,我一定会偏执的认为,我的孩子会是这世界最健康的孩子,就像阿甘的妈妈,告诉弱智的儿子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里面藏的是什么”。

是的,我也想对【杂字】说——

有我在,别怕。

我在,未来就会在。

 

 

4//

 

说起来好像非常狂妄和无知,或者说,始终保有这样的信念——我不相信,这个时代所有人都会放弃,都会不再尊重理想,不再珍惜阅读,不再渴望心灵的栖息,不再给予陌生的相助,不再欣赏坚韧的坚持……我不相信。

相反,我相信——即使这世界再烂,不是所有人都染得一身脓疮,一定有好肉存在,只是因为我这个蚁民太渺小,抬头看不到三寸天空,但是,当这时代继续烂下去,直到溃烂成水,好肉和好肉之间,会借助水的浮力相互遇见。

我相信。

瞧,这就是文青。听着可能会有一巴掌扇醒你丫的冲动,一把年纪了,活得这么矫情,你好意思么?

想想也是。我承认,这五年确实活得矫情。

这五年,因为放弃了众望所归的生活,也放弃了安身立命的工作,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隐名埋姓的开始另一种生活,我基本做到了两点:

1、活在自己的信仰里——宠着自己的疯魔,也守着自己的孤独。

2、以退为攻,每退一步,都能在退步的范围里迅速做到自治——这时代即使可以波及到我,但它影响不了我;即使可以影响到我,但它改变不了我;即使可以改变我,但它俘虏不了我。

我和这个时代的关系,就是这样——始终保持一米的距离,相互对持,偶尔挑衅,偶尔妥协,但谁都没把谁放在眼里。

 

 

5//

 

从前,我庆幸,那些年轻时爱过的混球,让青春的伤疤变成了漂亮的纹身。

现在,我庆幸,市场这个尖酸刻薄的刁民,让自以为是的我变得沉默潜行。

对,就是这个刁民,让我学会了在暗夜里走路时,既倾听微风,也倾听暴虐。也是这个刁民,让我学会了面目清澈的走在这个时代,看到欲望,也看到光亮。

这个刁民,名叫“市场”。

做了五年,我庆幸“市场”是个刁民。他越尖酸刁钻,就越能打磨你身上的硬气,你必须变成一个柔软的人,才能不被刺伤。

一本书,一个产品,必须诚实的接受刁民的挑挑拣拣——诚实的接受,这没什么丢脸的,如果我只是在产品上失败,没关系,洗把脸再去试试下一个产品。但如果我在人格上失败,这刁民的无情,会让你没有下一个产品尝试的可能。

所以,我不会在人格上失败。在做书,做产品的时候,我依然会选择,把四房姨太太这么排位:情怀放第一位,事第二位,与事相关的人是第三位,商业企图是第四位。

而产品一旦出生,就与我无关。就像一盘菜端到客人面前,你不要告诉TA,为了一片面皮,厨师如何揉了三天,为了一锅高汤,如何熬了一个月……不需要,让TA尝就OK了。当你所有的心思都变成一个产品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是老老实实脱光了去和市场相亲,等待被喜爱或者被淘汰。

不要在上菜的时候,喋喋不休的告诉客人,这盘菜背后的人,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情怀——那关我鸟事?情怀若是你的姨太太,你搂在怀里就行了,我买的是个鸡蛋,又不是一只拖着姨太太的公鸡?

但我一点也不羞于承认,在第一期和第二期时候,我们确实在卖情怀。那时的我,也确实在搂着情怀不放,以为抱住怀里就能给她未来,也曾经以为,产品即情怀,情怀即产品。现在,那个刁民让我懂得,一个产品背后的一切东西,都与产品无关,能够拿得出手去卖的,就只是产品本身而已,所以乔布斯死了,果粉还在买苹果。所以我们的产品,会在上市半年以后,销量不但不降,反而稳中有升。

产品和人正在合二为一,这五年,市场这个刁民,给予我们最慷慨的礼物是:让书成为书,让人成为人,不用分裂,不用双重人格,你的人和你的产品一样回到最省心的状态:不用装了,越清澈,越会被人一眼看中。

 

 

6//

 

所以我会感慨,这五年,我和【杂字】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互相滋养,不如这样更形象——我就像一个贪婪的吃货,而【杂字】,则是一根东北酱骨头,我不但令人发指的把这根骨头啃光,还会用吸管把骨髓也吸光。

这五年,【杂字】对我的改造是颠覆性的,她汲取我的力量,要远远小于我吮吸她的力量。因为她,我有了始料未及的成长,那种在做事过程中的担当、坚韧、穷尽一切、沉醉、隐忍、低空潜行……这让我的人生饱满而可爱,虽然我不一定有种把她带的很可爱,但她的确实把我带的开始可爱。

从第三期开始,以及其后转型做的【7寸】系列,基本没怎么去宣传,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不再需要了,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能遇见和影响的信息流。如果【杂字】遇到了该遇到的人,那她一定会传播给她遇见的人。这种信息在自然流动,像水一样,遇见山就绕个弯,遇到水就合二为一。而不像以前一样,你必须借助一个庞大的机构和公共媒体,信息才能疏通。

这反倒给了我一些盲目的自信:社会重新有了一些朴素的工匠环境,就是,你做好你的产品,自然会有人发现你。

即使这种工匠环境只是时代洪流里的那么一小勺而已,对【杂字】来说,能在茫茫人海中,捞出来3000人,够了。

我一直说,我们只需要3000个读者,有3000个读者来爱我们,经历过杀猪刀的砍杀,还能互相体恤和关怀,还能互相谅解和认可,就够了。

是的,我只寻找3000人,哪怕现在只有30人,那么有300了来了又掉头就跑,不过没关系,我会站在这里,做好我自己,等你来遇见。

谢谢这五年所有的陪伴。

唯有走得更远,才能有缘再见。

 

 

女贼

2015611 于大理

 

 

(谨以此文,送给【杂字】五周年。五年前的今天,【杂字】创刊首发仪式举行。如今,【杂字】已出10本书,第1112本下月陆续推出;【杂字】时间店已开三家实体店,第四家即将装修)。

 

 

 

http://ww2/large/670c1f9bgw1et0izrfo3dj20ui15ymzl.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