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小小说:题目钓鱼,别有深意。其实,小说层层铺垫,开篇至结尾都在并行兼叙进行着两种“钓鱼”的叙述。正如文中语:虽有“前车之鉴后事不忘”预警,有些局长圈里的正副手刚被查人人自危,文中的“他”还在心有余悸,然而还是“心里确实痒痒只说想想再说”,幸而善钓出了名的何品说出一篇钓鱼秘诀:鱼上钩皆因贪吃,见过许多肚里藏钩嘴被钩豁的,死里逃生劫后余生却还是不长记性,最终还是毁在贪吃...
没有白送的鱼饵,也没有白送的宝马车,最后他真想明白了吗?小说刻画生动人物鲜明极有画面感,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小说是去年河南省小小说学会(2021-
2022)双年奖获奖小说,去年全国优秀小说奖。
小小说:,钓鱼
作者:张志明
何品给于洋打电话说已在他家楼下,问他准备好没有,于洋被问得一头雾水。其实于洋从来没钓过鱼,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就跟何品约了要去看他钓鱼。是何时顺嘴随便那么一说,还是当时真有那么一瞬间想钓鱼?他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忘得一干二净,自然什么准备都没有。于洋是小城的环保局局长,何品是卫生局局长。在他们那帮局长圈里,何品善钓是出了名的。
接何品电话前,于洋刚挂了一个电话,赛派集团副总告诉他,前段时间集团预订的几款宝马车到了,问他有没有空邀他去看看,满意的话可以直接开回来。在一次饭局上,赛派集团的副总和几个高层领导一起讨论车市和车势,然后一起劝他,他的奥迪早该换了,太跟不上趟了。虽说于洋心里确实痒痒,但嘴上并未松口,只说想想再说。那次饭局是赛派感谢他的一次招待,他心里明白。但当时圈里工商局正副手,外加一个西边的镇长刚被查,人人都在自危,他还心有余悸着。
有一次出差,刚认识的某酒店前台女孩儿倒真的说过,他开的奥迪太掉价了。何品在楼下电话叫于洋时,他正在纠结,要不要去看车。听于洋心不在焉下来又慢,何品又打了一次电话。他只好下了楼。见于洋两手空空,啥准备也没有,何品说他没诚意,太敷衍。于洋笑着说,这次先围观,看看再说,就上了何品的车。何品的车还不如他的奥迪,是一辆开了七八年的老桑塔纳。
整个下午,三四个小时的钓鱼过程中,于洋一直心不在焉,时而看老何钓鱼,时而在那个半人工的湖边转来转去,一会儿发呆,一会儿转悠。何品钓鱼真的厉害,一下午居然钓了三十多斤。回城的时候基本是晚饭时间了,何品说带他去个好地方。原来是一家鱼肉火锅店。何品说每次鱼钓多了,他就把鱼卖给这家店。突然何品豪爽一笑,今天的鱼不卖了,拿鱼换一顿饭。店家将鱼称完,何品先让他记了账,然后让于洋随便点。除了点的火锅,于洋见钱还宽绰,就笑着闹着说必须消费完,又大鱼大肉点了一堆。何品先看了看于洋的肚子,说你胃口真大,然后转身对服务员说自己只要一碗稀饭,一碟莲菜。他说这段时间在减肥。
于洋吃得很过瘾,很满足,心情大好,于是边吃边向何品讨教钓鱼秘诀。何品夹了一片莲菜放进嘴里,边嚼边说,鱼啊,之所以上鉤,都是因为贪吃。水里本有家常饭,偏还贪嘴。所以,摸准它们的口味,在它们最饿的时间和地点,给它们最喜欢吃的饵料就是了。何品又说,钓鱼这么多年,他什么鱼都见过,肚里藏鱼钩的,嘴被钩豁了的...
说明它们曾经死里逃生劫后余生,却还是不长记性,管不住自己的嘴,最终还是毁在一张嘴上。
于洋正从热浪翻滚的锅里夹了一块鱼片出来,听到何品最后的话,筷子忽然停在了香辣的水雾上,迟疑一瞬,那片鱼又放进了锅里。何品没有注意于洋,正端着碗满足地喝他的稀饭。
回去的路上,赛派那位副总又打来电话,于洋拿起手机看了看,没接。又过了一会儿,那副总电话又来了,于洋又看了看,还是没接。他把固执地响着铃声的手机放到座位上,扭了脸去看车窗外初放的华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