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句:有些往事一生难忘时常回忆,由此写下一些回忆,不知如何题名。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两个用名皆佳但不敢借用。百度之后借用“回忆的记事”,改动后为“记事的回忆”。原想用“纪实的回忆”,恐怕年代久远稍有错漏,作为题目还要慎之又慎。
文学大师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自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二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记录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形象反映他的性格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记事的回忆:读书的伟人
小时候有些事实在难忘,可以说没齿难忘。一个人老到没了牙,想起了孩提趣事也会乐的合不拢嘴。幼儿园毕业后报名上小学,俺妈去报名处报名被人埋怨:已经报了名还报?怎么回事?原来是两个孩子的名字太像了,姓一样名字第二字一样,就是第三字看起来略有一点不同,连发音的韵母都一样,不仔细辨认就会搞错。俺妈和我说起这事就笑:你们俩是真假美猴王,玉皇大帝都分不清!
上小学没两年,巧之又巧我们两家只差了几个门牌号,又成了隔门邻居。这可真好,时常串门走几步就到了。他家书多多的令人羡慕,有时看的入迷就忘时间,时间太长自己很不好意思,老人家时常笑着鼓励:爱看书好啊,书是良师益友啊。看得出,他家两位老人极爱读书,在书房里就有戴着老花镜非常认真读书的照片,这就是如实的写照。她家大姐曾经告诉我,老父亲时常看原文版德文的《资本论》,还时常用精细的德文写了不少字,也许是备注也许是心得或者是读后感?如此有学问如此认真,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记得他曾在英国学习深造,应该有很好的英文底蕴,加之如此之高的德语水平,应该就是不懈学习持之以恒的结果。
还记得四十八年前,中国第一艘自制万吨巨轮“跃进号”不幸沉没。当年“一五计划”时,大连造船厂的近万名船工,在外国技术封锁,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双重打击下,勒紧裤腰带攻坚克难整日吃住在船上,仅耗费了58天就建造完成了这艘巨轮,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让所有中国人都扬眉吐气了一把。首航日本的“跃进号”却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大海上,周总理获悉此消息后,立即给毛主席打电话,调查之后又授命新华社发表了中国的调查结果:“中国交通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配合下...经过周密调查,已证实"跃进”号是触礁沉没。”还记得当年还有报道,是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的邓兆祥率相关调查组,查明极其复杂的潮汐以及海况等等,查明了准确的沉没船位,甚至找到了撞击后的残余礁石。当然,这与他的相关专业的深厚,多年的海外留学的读书学习,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
新中国在经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之后才顽强成立,从抗日战争当解放战争,涌现出无数名优秀的将领,这些将领们为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维护祖国的利益。比如邓兆祥将军,他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将自己生命中的七十多年都奉献给了祖国,今天我们就来讲述邓兆祥将军的人生经历。
邓兆祥于1903年出生于广东肇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贫困仿佛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邓兆祥的家庭也不例外,但是父母还是从牙缝里省出钱供邓兆祥读书。但是在邓兆祥十三岁的那一年,父亲因病离世,此时的家中再也无力支撑邓兆祥在学校的费用,于是邓兆祥只得离开学校另寻出路。
经人介绍邓兆祥来到当地的一家裁缝铺等了一名学徒,一条大街上有一张黄埔军校海军海军学校招生的公示,一心想上学的邓兆祥便来到海军学校报名。当时的军校有规定,不招收十四岁以下的学员。此时的邓兆祥年仅十一岁,但是他却在招生简历上写着十四岁,负责招收学员的工作人员看他的模样并不像十四岁,于是就问他“你多大”,邓兆祥回答道“十四岁”,工作人员又问“你知道邓世昌吗?”,他回答道“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工作人员见到邓兆祥虽然年幼,但是懂得却不少,于是就破例将他录取,邓兆祥也正式开始自己的海军生涯。在校期间邓兆祥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各科成绩在班里也都名列前茅,之后邓兆祥还获得公费去英国留学的名额。
从英国回来之后邓兆祥被任命为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参谋,此时英国政府赠送给国民政府一艘舰艇,国民政府将这艘舰艇命名为“重庆号“。国民政府最终决定任命邓兆祥为重庆号的舰长,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后,蒋介石命桂永清亲自坐阵重庆号,并将重庆号开往塔山附近的海域。不得不说重庆号火力很猛烈,所到之处无一幸免,许多地方都被舰艇上的火炮夷为平地,但是邓兆祥却因此感到苦恼。他认为自己加入到黄埔军校是为了能够抵御外敌,现在却让自己开着舰艇来轰炸自己的同胞。于是邓兆祥对桂永清说“现在这个领域很容易造成翻船事故,应该将船开往另一海域”,桂永清对舰艇也并不了解,于是命令将舰艇开往远处,这样一来舰艇被开往解放军阵地的射程以外。
随着国共内战局势的发展,此时的国民党大势已去,邓兆祥也深受共产党思想的影响,直到1949年舰艇上地下党成立解放委员会,邓兆祥也顺从委员会的意思将“重庆号“舰艇开往解放区。蒋介石知道后气愤不已,下令国民党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损毁重庆号,最终在国民党战斗机的轰炸之下,重庆号被损毁,邓兆祥看着舰艇被炸毁悲痛不已,可是此时毛泽东却为众将士们写来贺信称“感谢你们加入到共产党内部,以后中国海军的建设就要依靠各位的努力“。之后毛主席还亲自派贺龙来看望重庆号的官兵,之后邓兆祥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在邓兆祥等人的努力之下,我国海军也逐渐形成规模,从原来的一无所有一直做到雏形初现。在此期间邓兆祥曾对此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但是全都遭到拒绝,因为舰艇党委认为邓兆祥在会议上的言论太少,距离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贺龙在得知情况后也多次向舰艇党委提议应当批准邓兆祥的入党一事,一次在会议上贺龙将军问刘昌毅“邓兆祥入党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刘昌毅回答道“暂时没有“,并向贺龙汇报了一些邓兆祥的现实表现。贺龙听后大声的说道“人家把一个舰艇都开过来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人家“,最终在贺龙将军的帮助之下邓兆祥顺利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结语:邓兆祥在加入到中国海军以后,尽心尽力,他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海军事业。今天我们的海军能得到这么好的发展,与邓兆祥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直到1998年邓兆祥因病离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