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小小说:葫芦巷

(2023-01-30 00:34:22)
分类: 小说诗歌相声杂文回忆录等等、
    赏析小小说: 有一句世界通行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百度了原文: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又看了一则视频报道;春节之际中国舞狮竟然在白宫表演,拜登携夫人以及白宫官员观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同样一篇小文以小见大,正如文中的摄影师频频按下快门,留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录。前几日发一文《视频图文打油诗:中国春节风靡全球,外国人流行过中国年!》,也许不要多久,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也会和我们一起过春节...
  小小说 葫芦巷 作者:郭振海  原载于小小说选刊、郑州晚报
    李铁头的豆腐脑一出锅,葫芦巷就醒了。此时,天色微亮,东方微红。
    赵家肉夹馍、王家加蛋灌饼、魏家小笼包子、霍家大油条... 纷纷登场、各种香气混合交织,弥漫开来沸腾了整条葫芦巷的清晨,吸引着匆匆走过小巷的人们,也吸引来几只流浪的狗狗,还有一只瘸腿的小花猫。
    不过,对于葫芦巷而言,这只是一天中最为短暂的序曲。上午九时过后,随着青春美容店的门咣当一声拉开,李铁头、赵家婶他们就该退场了。叮叮当当哗哗啦啦一阵响动过后,仿佛有人施了魔法,各式各样的早点摊瞬间小时的无影无踪。此时,登场的是几名清洁工,她们就如中场的报幕员,手里挥舞着扫帚哗哗地一路扫过黢黑发亮石头街面后,一家家店铺就在她们身后开张了,此时的葫芦巷,一天之中的大戏才真正的开始。
    葫芦巷,笔直的一条小巷子,何故得此不顺畅的名字,无人晓得。有人说,是当年一个李姓家族在此做葫芦买葫芦,祖传制作手艺精湛名声远播,吸引着千里之外的不少买家。当时,在李家的带动下,整条巷子全成了卖葫芦的商铺,葫芦巷由此而得名。也有人说,此为传言无据可依。当然,大家只是先来议论一番,鲜有较真者,唯独巷子里有一位钱姓男子例外。
    这男子颇爱读古典小说,虽说他干着粗苯营生,但整日里却是一副学者模样,一身得体的布衣,一副金丝眼镜,人送外号:钱教授。就这位钱教授为了葫芦巷这个名字,费了好些年精力,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专为理顺葫芦巷而生,这是他的使命。听者撇撇嘴说呆瓜一个!
    钱教授并不呆,只是固执。他认为这葫芦巷原来原来有座葫芦庙,庙里住着一位葫芦僧。他的根据是《红楼梦》里有如此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描述:这东南一禺有处名为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十里街,街内有仁清巷,巷内有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
    有了这葫芦庙,才有了贾雨村寄居的的葫芦庙,葫芦僧错判葫芦案。当然任凭钱教授如何游说,也无人相信。可这钱教授不管,昨天抱着一大摞资料,还有一片破瓦片研究直至终老。钱教授的离去丝毫不影响葫芦巷的热闹,在几轮城市改造中,这葫芦巷在大拆迁中化险为夷,得益于巷子两边的古建筑,也得益于那条磨得油光发亮的青石街。
    上午,巷口的一家德国餐厅音乐很是霸道,不容分说就往人家的耳朵里钻,招惹得过往的行人不由地就会扭头,目光里透过巨大的玻璃橱窗往里看,橱窗里时常坐着一些悠闲的人临窗而坐,享受着冰镇啤酒。开服饰店的“小蛮腰”,在店门口欢快地迎接着进店的顾客,一开口就像给老熟人说话似的:哎哟哟,就等您快来看看吧,刚刚进了一批外国货,款式和做工好的没法说。小蛮腰欢快地喊着,眼睛里瞅着街上的一个男子,此男子身穿运动服身后背着帆布包,手里的快板打得欢边打边喊:耗子药啊!花钱不多一治一窝!
    当快板男走过李兴旺开的古玩店,一个胖家伙正为一个紫檀木手串讨价还价,无声地打着手势,手指频频按着计算器,当然他们不是哑巴,结印他们语言不通。两个女子走过,回头望见李兴旺古玩店门前的那家伙后,一个说是法国人,另一个说是比利时人,闲聊着争论不休,拐进了旁边一家名曰韩国城的服饰小店。一位父亲领着上学的孩子,边走边感叹:这就是现在的街头实景,真实世界。楼顶上,一个披着休闲马甲的摄影师频频按下快门。
    葫芦巷,喧闹的葫芦巷,恭祝商品满足着各种肤色的人们,各种文化信仰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着交融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中满是包容。葫芦巷,像头发丝一样的一道小巷子,是中国的葫芦巷,也是世界的葫芦巷。
    原载与郑州晚报2022年九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