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传奇Biograph51:中国版“达芬奇”顾毓琇的传奇

(2022-10-05 07:01: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诗歌相声杂文回忆录等等、

       中国版“达芬奇”顾毓琇传奇(中国青年网、科技日报、新华网相关报道)

    1902年12月24日,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一个灵慧可爱婴儿。随后一个世纪里,此人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于一身,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理大师,被称为中国版“达芬奇”。他就是被誉为科坛巨擘、杏坛宿将、文坛翘楚的顾毓琇先生。

https://file6.chinastory.cn/group1/M00/2E/37/CgoTqGG4akuAce0NAAC-YVXS7ks922.jpg

    左图:青年时期的顾毓琇。顾毓琇先生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后代,祖母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后人,母亲则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的后裔。他一生充满传奇:他亲沐“五四”之风,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毕生追求,学贯中西、文理兼长、博古通今,堪称全才。
   “现代电机理论”最有贡献者
    顾毓琇五岁开始读私塾,文学功底颇佳,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的父亲)曾做过他的中文老师。他的父亲顾晦农精于算学,受父亲影响,顾毓琇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数学天分。
    1915年夏,13岁的顾毓琇顺利通过清华学校的入学考试,成为了该校初中部的一名学生。此后,他在清华度过了八年学习时光。1923年毕业后,顾毓琇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仅仅四年半的时间,这位天赋异禀的奇才便获得了电机工程学学士、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个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的中国人。 凭着极强天赋和刻苦精神,顾毓琇在电机学研究领域恣意徜徉硕果累累。他23岁发明“四次方程通解法”,26 岁发明“顾氏变数”,年届五十又开始对自动控制理论研究。从1926年至1961年间,顾毓琇发表的学术论文达60篇之多。
    青年时期的顾毓琇
    1972年,70岁高龄的顾毓琇先生获得了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Medel)。在国际电机学界,顾毓琇被称为“现代电机理论”的最有贡献者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顾毓琇(中)与清华同窗闻一多(左一)和潘光旦(右一)
    我国话剧界公认之先驱
    成就电机学领域泰斗之名的顾毓琇,其名望却不仅限于专业领域。1915年进入清华园的那个懵懂少年,在随后的8年间日渐萌生了对文学的热爱。
    1921年11月,18岁的顾毓琇与闻一多、梁实秋等同学一起组建了清华文学社。社团成立不久,他们就请到徐志摩演讲新诗。在此之前,顾毓琇从未尝试过写诗,也没有写过文言白话文。而就从听到这次演讲开始,顾毓琇的文学灵感被点燃,他在用理性思维钻研学理的同时,也慢慢张开了感性的翅膀,遨游在丰富的文学世界里。他不仅写过小说,还创作过话剧,逐渐成为了日后我国话剧界公认的先驱之一。同样是在1921年,顾毓琇翻译《悲剧者》和《一个囚犯》两个外国话剧剧本,接着又创作了我国现代话剧最早剧本之一《孤鸿》,后来他还编导过《张约翰》等剧目。
    在美国留学时,顾毓琇曾创作过一部当年十分有名的话剧——《琵琶记》。话剧的剧本依照我国古代戏剧改编,而改编的过程里,顾毓琇则是把中国古代戏剧的特有形式和东方美学观念融入了西方话剧的框架中。当这部话剧在美国的戏剧舞台上首次亮相,对于当年并不了解东方文化的美国人而言,看过之后无不惊呼大开眼界。
    爱国报国,心系统一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 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年顾毓琇毅然放弃高薪,选择回到正在遭受苦难的中国大地,回国后他立即被多所名校聘任。顾毓琇认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必须实行“科学救国”。他说:“我们要抵制外侮,我们要枪炮、要弹药、要飞机、要运输便利,要粮食的供给——这些都是有赖于工程师的”。在此背景下,顾毓琇创立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
    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顾毓琇还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这些喷薄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岂料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
    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怀乡思国的诗词。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顾毓琇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在看到祖国翻天覆地变化后,顾毓琇难掩激动之情,写下一首《临江仙》词:文艺复兴今日事,开来继往精神,山河大地尽回春。九州同意志,五族一家亲,诗圣词仙书画妙,况加科技更新,年丰物阜最堪珍,仁人心日月,天际摘星辰。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然而顾毓琇生前却一直以恬淡的心态面对生活。晚年他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