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舰龙翔素文
小舰龙翔素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34
  • 关注人气:8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被称作“诺贝尔奖有力竞争者”的中国少年科技英才,为何...

(2021-08-23 03:30: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论古道今
       网上三文,读后深感遗憾!试问:什么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是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科技的最基本要素!借用原文题目与用语,两位被称作“诺贝尔奖有力竞争者”的中国少年科技英才,为何一个执意留美一个硬要回国?三文较长,择其一篇《物理天才尹希和曹原, 为何一个执意留美,一个硬要回国?》列于文后。希望有兴趣的博友通读一遍。对此您有何高见,欢迎评论!百度网址如下:鼠标点击这个网址,参阅相关三文。
https://www.baidu.com/s?tn=12021644_1_cpr&wd=物理天才曹原&fenlei=pgwV5H00UMwYTjYk0APC5ykdgLK10Zwd5gRvnWcLn1m30Znqnycdrjm1mhn3nj6sP1fzm6KYUHYzP1R1rHf1rHn0mvmqnfKzmWYs0AkdpvbqnHD0mv4YUWYknW0znHmYP7tk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Zws5HD0UZN15ymLPWT3m1PBPHbdnHDzPWD0UZN1IjYvnHckujIBr0K_IyPY5HmknW7brj9B0Zwbpyfq0ZPWuHYL0A7sT7q1pyfq0Akdgv-bm1dMXh93XfKWI7qYpgfq0APYgvP9IjY0mLwxUA7B5fKYTh7buHDqn0KYTh7buHcqn0KBThfq0AdbUjY0uZws5HD0mywWUA71T1Ys0ZIG5Hf0uMPWpAdb5Hc0IAfqPWczP1nvr0KWIMFk5HnsPHR4nj00pA79mL0qnWD0uMcqnWR0TLcqnW0z0AF-TvsqP6K_IgIYTWYkPHcvPjbsnj01P1nkPj6LnHc4P6K-XZKGujYznj0dnHNxnW0Yn16kg1csPWmLPdtznjTLnH-xnW04nHnk0ZNzUjdCIZwsFHPKFHFAFHFAmhkEuzRzwgPGUhD-nbNWUvY-nbNWUBRzwMn-nbuBUAqMFHNAPWTsmWfvPyfsnH0zXhVVIzRzwy9YUys0&ie=utf-8&rsv_pq=bdb5801b000a90d4&oq=中国物理天才入美籍,从未计划回国发展,给出理由让网友沉默&rsv_t=adf9bYmU/aVG0Jl0noVhvvKZq/3wF9/LdbNepZkGgocUcCQU6Ww1UNTbijBft+fQyX45BkI&rsf=162730006&rsv_dl=0_prs_28608_1
两位被称作“诺贝尔奖有力竞争者”的中国少年科技英才,为何...
物理天才尹希和曹原,为何一个执意留美,一个硬要回国?
Five教育 发布时间: 07-29-13:47
    他是中国物理天才,豪华版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天天高喊科学无国界,哈佛大学为了他不惜违背300年校训让他加入美国国籍,娶妻生子。
    前在美国的华人已超过500 万,这其中包括物理天才尹希和曹原。他们被称作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但两人出国后对祖国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尹希12岁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人们称他为物理神童。16岁他就可以破解微积分问题,18岁时哈佛大学希望他能够到校深造。尹希在哈佛大学期间同样展示了极强的物理天分。物理系流传着来自中国的物理神童神话。当他大学毕业时,哈佛大学不舍得放他回到中国,居然违背了建校300 年的传统,直接让他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物理教授。但当有记者询问尹希你是否愿意回到中国时,他的答案令人心碎。“我是不会回国的,因为在这里有大量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我们遇到问题可以一起讨论。这里有无数优秀的物理学家,这里的学术氛围和国内完全不一样”。
    我们不反对尹希留在国外的选择,也不能用道德或法律去约束他。但只希望尹希能知道,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祖国对他的培养。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更加正义,尹希还大谈科学无国界。可是他却忘记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曹原则完全不一样,他是比尹希还要牛的物理天才。年纪轻轻已经在自然科学杂志中发布了大量论文。他在石墨烯领域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惊艳全球,2018年甚至被评为年度科学家第一名。美国也同样像这名物理天才伸出了橄榄枝,答应给他美国绿卡,为他提供最优越的研究条件。但曹原不为所动,表示自己一定会回到祖国报答祖国。
    通过曹原和尹希的故事我们会发现,确实有不少人出国之后就不想再回来。对那些不回来的人而言,看重的恐怕不是高额薪水,而是那边更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这是我国和美国的差距,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但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数理化环境如此弱小呢?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要学习英语,可是数理化直到初中才开始学习,还是填鸭式的教育,完全让孩子们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学生们对数理化又怎么不会有抗拒心理呢?这些必须要靠冥思苦想才能出现好成绩的科目,跑到中国孩子面前就是死记硬背,这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的。
    杨振宁对此非常痛心,他希望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对数理化的认知和兴趣,只有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才能培养创新思维。研究表明5-15岁是大多数孩子兴趣养成和志向确立的关键阶段,如果这时候可以激发出孩子对数理化的爱好,那么孩子就会更容易产生出创造力,未来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