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评:十篇幽默小说

(2021-03-10 23:08:36)
分类: 奇文共赏
    一、《深刻》
    刚刚在电梯间看见一小孩儿在吃雪糕,出于关心,顺口告诉他:“这么凉的天,会吃坏身体的!”。小孩告诉我,他的奶奶活了103岁。我问:“吃雪糕吃的?”他说:“不是,我奶奶从来不管闲事!”
    多深刻!现在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衰老得这么快了!就因为瞎操心!
    二、《心累》
    现在骗子真多,刚刚又看到新闻说储户存款消失,几十万不翼而飞。我急忙骑自行车到银行,赶紧插卡输密码查看。还好,8块钱还在,这才松了一口气。急死我了!以后再也不看新闻了,心好累!走出银行,心更累了:8块钱还在,自行车却不见了。
    着急还不在点上,瞎着急确实累心!
    三、《别急》
    大妈早上去广场散步,看到有个老头拿着海绵笔在地上写大字,忍不住凑上去看。老头看了大妈一眼,提笔写了个“滚”字。大妈心想:看一下至于吗?... 老头又看大妈一眼,又写个“滚”。大妈再也忍不住了,上去一脚将老头踢倒在地...警察来了问咋回事,老头委屈地说: “我就想写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刚写头两个字,就被这个神经病踹倒了”。
    所以呀,朋友们,凡事别急!
    四、《忍着点》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 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了票,大声嚷嚷:“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吗?!”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站在他身旁。一会儿火车开动了,女孩低头轻轻地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但您坐错了车!”
    有一种忍让,叫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如果嚎叫能解决问题,驴早就统治了世界!
    五、《惹事》
    儿子:今天惹事了,我把老师气哭了。爸爸:你个小兔崽子,把老师怎么了?儿子:我上课玩吸铁石,被老师发现没收了。爸爸:这不算啥大事,以后注意点。儿子:但老师一拿,就吸在她的大金镯子上,当场就哭了,还跑去找校长打了一架... 好一顿挠啊,把校长脸都挠出血了!爸爸:好了好了,没事了,你去玩吧... 记住,以后拿吸铁石离你妈的“金镯子”远点!
    不怪孩子惹事,很多大人们弄虚作假,孩子怎么办?
    六、《没有淋过雨吗?》
    一位大妈,加入一个博士群。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 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大妈就被踢出群了。
    知识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经验可以让你更快地解决问题。
    七、《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这时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宽。
    八、《钓竿和钓技》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啊?”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很诧异的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九、《完全是两回事》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该幸灾乐祸。
    十、《坐下来我给你讲讲鱼的味道》
    男人买了一条鱼,回家让老婆煮,然后自己跑去看电影,老婆也想一起去。男人说:“两个人看浪费钱,你把鱼煮好,等我看完回来,边吃边和你分享故事情节。”男人看完电影回来没见到鱼,就问老婆:“鱼呢?”老婆淡定地坐在椅子上说:“鱼,我全吃了...来,坐下来我给你讲讲鱼的味道。
    做人往往就这样,常言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我给你一颗糖,你很高兴。当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