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黄金分割》
(2014-07-14 07:51:45)
标签:
教学设计 |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方案 一、概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 ( 2 )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黄金分割的尺规作图的方法。 ( 2 )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通过发现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 2 )通过学习,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以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黄金分割的引入以及学生对黄金分割的价值的理解。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佛山市汾江中学跨越式发展试验初二( 1 )班学生,学生对网络教学比较感兴趣,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选择 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教学环境:有广播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的 V-class 教学平台系统、“几何画板”等工具软件。 教学资源:课本、《黄金分割》课件 。 七、教学过程 1 .问题引入,引发思考 教师:利用 Flash 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教师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问题: ( 1 ) 五星红旗为什么做成这种形状,不是正方形或其他形状? ( 2 ) 为什么翩翩起舞的芭蕾舞演员要踮起脚尖 ? ( 3 )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人都对维纳斯着迷? ( 4 ) 两幅相片中你觉得那幅构图美观? 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并进行回答 。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铺垫。 2 .投票选举,激发兴趣 教师:让学生进行投票——在给出的一组矩形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 (工具:教学平台中的投票系统。) 学生: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从投票中引入黄金矩形的一个典故,从中引入新课。 3 .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教师:布置任务——测量黄金矩形的长与宽,五角星中的对角线所分成的线段的比(工具:“几何画板”)。 ( 1 ) 学生从操作中归纳概念。 ( 2 ) 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 学生:动手操作,并互相交流,发现黄金比,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黄金分割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发现黄金比,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 .运用新知,练习训练 教师:要求学生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并适当进行评讲。 学生:利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练习并查看自己的答案、得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5 .介绍作图,验证作图 教师:介绍黄金分割尺规作图方法,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或课件中 Flash 的作图(如图 6 )显示进行作图,并说明作法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黄金分割的作图方法的介绍,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有关认识。 6 .浏览资料,感受价值 教师: ( 1 ) 提出要求:阅读有关黄金分割的有关应用方面资料(进行巡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 2 ) 要求学生阅读资料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行班内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有关资料,并在班内交流心得。 设计意图: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7 .运用新知,设计方案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利用黄金比和画图工具设计简单的图案。 学生:利用画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方案设计,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8 .课后拓展,知识提升 教师: ( 1 ) 请阅读课本或其他资料,找出黄金分割点的其他作图方法; ( 2 ) 以本节课所学的黄金分割的原理,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物体或图案: 说明: ① 例如生活用品、建筑物、艺术品或图腾等; ② 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设计。 ( 3 ) 以黄金分割为主题,制作一个资源包。包括收集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你的作品,以及学习之后的感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制作、课题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在尝试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身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知识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