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环境 滋养师生成长(陈珏玉)
标签:
教育 |
分类: 分享 |
优化管理环境
滋养师生成长(陈珏玉)
优化管理环境,滋养师生成长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学校的每个人,人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好的管理环境还能滋养师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师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以实现个人成长、个人幸福和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
一、规划宣传:目标认同
规划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到其执行度。为此,每学期学校所有的计划紧紧围绕规划进行学习制定,细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学与教两大领域,确保了规划的有序实施。其次,我们则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诸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教师学习、家长学校、学期小结等各种途径,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形成一种目标认同。而学校教师则从专业学习、教育教学、个性发展等方面规划自己的三年。每学年从学校到个人,都对自己制定的规划进行自评,记入个人电子成长手册。在不断学习反思中,全校上下对学校办学目标、发展重点有了认同感,“让学生乐于学习”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
二、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的是善于发现教师的优势,并在管理中为每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为此,学校在《教分制》考核管理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为了鼓励教师发挥优势,我们形成了合格教师——星级教师——明星教师——市区骨干教师的《教分制——骨干教师发展方案》,重视对每位教师的培养,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使教师们不仅明确了自己奋斗的方向,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能找到在四中心发展的时空。
(1)重视全体,关注每位教师
学校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学与教”和“校园文化建设”两大领域,制订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当机会到来时,我们从不放弃,因为这是一个给予青年教师锻炼的好时机,也是凝聚青年,沟通感情的好机会。每一次我们总会让不同的青年参加比赛,由于许多都是第一次,所以,校长与教导、教研组长都全身心投入,一字一句地斟酌,一个动作一个板书的示范,在一次次试教中,我们反复思考着“今天的学习能为学生的未来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带着问题,我们逐渐理清思路,使课堂得以优化。而青年教师则在每次的备课上课中领悟着教学的真谛。过程是辛苦的更是快乐的,因为每一次的合作让我们共赢;结果并不重要,因为我们收获了每个教师的成长。一支均衡的教师队伍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鼓励与扶持中形成。学校教师中,参加高一层次学历和职称学习蔚然成风,先后有近20位教师参加类似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三年来有2位教师获得研究生学位,有3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70年后出生的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已经达94% 。他们所获得的肯定与成绩验证了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极大地鼓舞了每一位教职工,也成就了四中心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2)倾情带教,悉心培养新教师
2005年至2010年,学校共引进新教师20人,其中在校实习生8人。如何使这些年轻教师较快适应工作呢?我们提出了“一年练兵,两年立足,三年成熟”的要求。“练兵”即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锻炼年轻教师,使她们能快速实现由师范生到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立足”即提供多种机会给年轻教师压担子,使她们在压力和动力中成长,站稳讲台;“成熟”即要求年轻教师三年后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得心应手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我愿意青年教师踏在我的肩膀上前进……”这是作为带教师傅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我们的带教老师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师傅们指导徒弟做到三个规范:(1)规范教案,要求课前准备充分。(2)规范语言,精心设计教学用语。(3)规范作业,做到批改评价有度。数学组中,徐文彬和张彦鹏是两位新教师,为了使他们能快速成长,我们安排骨干教师分别进行带教。关旭峰、郑敏、张莉华老师不但指导他们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还对他们进行解题能力的指点,指导老师经常性的检查他们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上课前进行说课,疏理整节课的脉络,使之更有条理,师徒之间经常相互听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踏上正常教学轨道。遇到学校组织的新教师现场说课和教学比武,师傅们就更忙得不亦乐乎了。师傅和徒弟一起分析教材,一起设计教学,一起反思得失……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甘为人梯,甘当绿叶的团队,我们的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着。杨燕老师获得了08年和09年两届区英语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徐文彬老师和张佳蕾老师的课在区级层面进行展示;李宵婷老师获得了小四总支好党员称号;封晶艳老师获得了市音乐教学比武二等奖……09学年第一学期,杜怡雯、黄云如、许金金、万珣芳、许珺这五位青年教师入围区新教师说课比赛决赛,都获得了佳绩。
(3)精心扶持,涌现骨干教师
在均衡师资队伍的同时,学校鼓励优势发展,积极搭建舞台,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她们中有英语教导叶蓓芳老师,她是“虹口区十佳青年教师”之一,也是首批上海市“优青工程”培养工程对象,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曾赴英国、加拿大培训,并为上海市英语骨干教师、区英语教师、总支英语教师做了培训。叶蓓芳老师还是一名世博志愿者,去年暑假赴西班牙世博会进行了工作实践。叶蓓芳老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领军人。除叶蓓芳老师外,2010年关旭峰老师被评为第二批市优青工程培养对象,我校还有2位教师进入了新一轮区骨干教师,他们是语文组陆莉莉、数学组关旭峰老师,他们的成长、成熟充分说明了学校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效。学校的5位教师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学科,他们为学校新教材的实施提供了最新的资源。学校通过每学期的考核,又产生了一批明星教师、星级教师,形成了骨干教师的梯队。近两年来,沈文玮、张莉华、徐芙蓉、关旭峰、陆莉莉、陈珏五位老师相继代表区参加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荣获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这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09学年第一学期,杜怡雯、黄云如、许金金、万珣芳、许珺、王逸这六位青年教师入围区新教师说课比赛决赛,万珣芳获得一等奖,许珺、王逸获得二等奖,其余教师获得技能单项奖。
三、质量管理:讲究科学
1、规范的教分制管理制度
四中心的教分制管理集师德、教育、教学于一体,由于其管理目标明确,网络清晰,内容充实、职责到位,为此,每学期一个流程走下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也就到位了。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教学有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遵循了管理的科学性,循序渐进,关注细节,注重实效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风格。在指导评价过程中,我们又十分重视榜样的激励,对一些在常规上做得比较优秀或者有特色、个性的教师予以表彰,使每位教师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许多教师通过考核,能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因管理的规范而有序、高效。
2、常规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学校建有规范的质量监控体系。每学期两次的语文,数学,英语学校质量监控,都由教导处,校长室命题,坚持70%基本,20%综合,10%提高的出题比例,并采用异地监考的方式和组内共同阅卷的方式进行评分,质量监控重在控,为此,我们通过检查,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帮助教师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由,有效调整控制学校教学现状,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向前。2008年至今,学校参加区的各项质量监控,成绩都十分可喜,成为全区公认的教学质量优质学校,学校的毕业生继续成为各中学欢迎的学生。
3、开放化的办学质量征询制度
征询制度是确保办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接纳来自于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我们不定期的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喜欢的学校、老师、活动等,使我们的办学更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此外,每学期我们都开展家长问卷,以寄信和家长无记名的形式进行,每学年家长问卷覆盖率为100%。提高家长满意度,把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以及学校采取的措施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共同参与并监督学校办学成为我们科学办校的目标。近三年,家长每学期的投诉率小于5起,极大鼓励了全校教师,也激励着教师想学生所想,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努力工作的精神。
四、自评工作:真实有效
每年6月是学校规划自评月,学校校建立并较好实施了自评工作12项流程:
校长依据规划收集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报告初稿——向自评小组成员汇报——自评小组对报告真实性予以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自评小组分工开展对教师学生的访谈——形成自评小组意见——与校长与行政商议——定稿——向教代会汇报——达标度测评——形成自评报告——向教代会反馈测评结果以及下一学年规划修正情况——向督导室书面汇报——资料存档。
如今,学校本期规划已完成两份年度实施报告,真实有效的规划自评报告使三年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