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2020-08-18 00:05:38)
标签:

摄影

七七

镜头

50mm

分类: 七七的拍照心得

50mm镜头,常常是摄影爱好者在摄影路上一定会遇到的一支镜头,或早或晚,避之不开。今天,我们来聊聊怎么用好这一“平凡”的镜头。


01

万能还是中庸?


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刚买相机做功课时,一定会听无数人推荐一支50mm镜头,常见的理由有三:


1)50mm是标准镜头;

2)便宜的大光圈;

3)50mm是大师的焦段


理由1,何为标准镜头?百科定义为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在常见的全画幅上,对应为焦距40mm-60mm之间的镜头。一般认为这个焦段的镜头拍摄的画面和人单眼看到的类似。


理由2很好理解,荷包是实实在在能感受的。


理由3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为何50mm是大师的焦段呢?


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使用50mm拍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但在当时的年代,受客观的限制(制造工艺、价格等),适用于新闻纪实题材的镜头中,50mm是最合适的能做到大光圈的镜头。在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抓拍思路中,50mm的视角能在肌肉记忆和摄影眼的综合作用下,能高效定格下眼前所见的瞬间。


所以,不是因为先有50mm而后有大师,是大师和50mm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上图:布列松著名的《巴黎穆费塔街》


当你用50mm镜头开始拍摄时,会慢慢发现它的好处。体积不大,重量相对较轻,视角亲切,所见即所得,肉眼看见的东西拍下后基本一模一样,什么题材都能拍,大光圈又具有浅景深和暗光拍摄两大优点。


而继续使用后,你可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发现拍多了后,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画面,会觉得50mm镜头拍出的画面很中庸,既没有长焦一样漂亮的背景虚化,又没有广角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什么题材都能拍,好像什么题材都不突出。


你不像一开始对50mm那么趋之若鹜了。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问题是出在镜头上吗?


02

如何用好50mm镜头?


结论先行:50mm镜头是最能体现使用者摄影综合水平的镜头,觉得拍出的画面普通,是因为使用者的思路还不够开阔。

划重点,就像入庙拜佛要过山门、庭院、内堂三道门槛,要用好50mm镜头,可以通过三种变化:


1)大光圈/小光圈;

2)高视角/低视角;

3)前景/后景。


1)大光圈/小光圈


大光圈特写,这一定是每个摄影师相当一段时间内爱好的出片方式,咔咔拧到F1.8,对准眼睛或其他小物件,拍出特别浅景深的画面,过了大光圈新鲜感后,就存在电脑里没再打开过。


不得不说,大光圈、浅景深,这只是一张摄影作品无数表现方式中最不用动脑的一种,清一色撑满屏幕的特写,色彩再美光线再好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照片最终仍是要以故事和情感来体现内容的。抛离背景和内容,无意义的大光圈,就好像油锅捞上来的猪油渣,初尝甚是美味好吃,三块下肚就腻味了。


使用50mm的第一道门槛,学会控制光圈大小。


镜头有一个衡量成像质量的标准叫MTF曲线,体现了不同光圈下镜头画质的高低。本篇不做赘述,直接说重点。大部分镜头光圈全开时,都不是画质最好的时候,各种紫边、画质肉、易跑焦问题都会出现。要得到最佳画质,一般需要把光圈收小几档,大致在F5.6-F8之间。这时无论是紫边控制、画面细节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大光圈突出人物-滨田英明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大光圈表现光斑-水面反光


大光圈拍摄时,让主体和背景拉开一定距离,充分体现大光圈的浅景深,让背景自然虚化。如果背景有反光物体,便能拍出极美的光斑。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小光圈表达场景细节-日本大阪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小光圈表达场景细节-青岛


小光圈可以提高画面细节的同时增加景深,可以拍摄一些需要全部清晰的大场景和有质感的物体。画面放大后的细节不会让人失望。


一句话,大光圈不是定焦镜头的全部


2)高视角/低视角


当你觉得你拍出的照片不漂亮又没有视觉冲击,恭喜你,你对画面的感觉是正常的。


当你觉得你拍不出一张好照片,怪罪于50mm镜头视角太平庸,对不起,这个锅,它不背。


在拍出几百张仿佛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厌烦后,你有没有想过改变一下镜头的高度?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高视角-布列松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高视角-嬉戏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低视角-Marta Bevacqua


低视角-嬉戏


视角高度变化这一方法,在广角和标准焦距时使用会比较容易,长焦低视角还好,高视角就不容易了。


反思一下,觉得画面视角平庸,是不是因为常常站在那里平平地拍摄?并且经常以成年人的高度居高临下拍孩子?


下次,站高点或是蹲下来。


3)前景/后景

前景后景是让画面体现故事的一种方法,丰富画面元素的同时,引人遐想,使画面中不同的元素彼此联系,让视线在彼此之间移动,提高叙事性。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前景-布列松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前景-布列松


布列松这两张作品,主体都在画面后方,听演讲的人群和墙上的跳跃人形图案,而前景分别用演讲者和跳跃的人/倒影与主体彼此呼应,构成单幅画面中的故事闭环。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后景-布列松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后景-布列松


这两幅布列松的作品,主体都在画面下方的前景中,后景分别用镜子反射和远处交谈的人群来表现,拍摄的是主体位置的主角,但画面的主角又不止是前景中的主体,后景同样构成了画面的叙事主体。故事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再来复习一遍,1)大光圈/小光圈;2)高视角/低视角;3)前景/后景,下次,体会一下不同的拍摄习惯带来的变化,你会对50mm有新的体会。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构图-布列松


平实不平庸-浅谈大师焦段50mm镜头

内容-布列松


而在凌驾所有变化之上,永恒不变的摄影核心,是构图和内容。

本身不那么凸显的长处,可以通过摄影师的水平来补正。

所以才说,50mm是最能体现拍摄者综合水平的一个焦段。



03

定焦镜头概论


我们在讨论人像、生活拍摄的定焦镜头买哪支的时候,会比较这三支,35mm,50mm,85mm。


其中50mm经常容易被忽视,理由常常是狭小空间不如35mm,虚化不如85mm。仿佛50mm就像是鸡肋一般食之无味。


笔者个人拙见,以兵器为例:


35mm像剑,上手易学,如臂使指,精进需功夫。

85mm像斧,专学专用,一招鲜,吃遍天。

50mm呢?是枪,百兵之王。入门不易,常练常新,开窍了无往不利。


50mm的特点是畸变较小和画面平实,可近可远,近了可集中特写,远了可带入环境。中距离的焦段,即可与对象主体有一定互动,也可悄然不打扰主体而真实自然。


35mm,近处特写透视明显,不那么自然。


85mm,想带入环境要老命了,除了来往车辆还要小心脚下的水沟。


为什么说50mm是一支可以拍摄大部分题材的万能镜头?可近可远,原因就是这了。


调侃的人说:定焦镜头,对焦和拍摄靠走


认真的人说:定焦镜头,对焦和拍摄不仅靠走,还要靠看见美的眼睛和会讲故事的大脑。


04

尾声


在动辄24-70、70-200、85的镜头推荐中,仿佛50mm是一块隐形的玉石,人人都夸,但常常有人束之高阁。


但笔者想说,不是所有拍摄题材都有唯一适合镜头,也没有一颗镜头能完全胜任所有拍摄题材。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一支镜头的特点,让它的平实变得不平庸,才是体现摄影师功力。


这颗50mm定焦镜头可以伴随你整个摄影学习生涯。初见既是永远,世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

如果喜欢,欢迎多多支持~

留言,在看,转发

更多精彩内容下期再见


  - end -  


图文来源『七七摄影艺术社』

禁止商用


不止是拍摄,而是帮助企业建立视觉价值体系


摄影前期课堂“心的视界”,详情点击:

“心的视界”第十三期摄影社区网络课堂报名中

摄影后期课堂“perfect your picture” 详情点击:

2020冬季人像及静物摄影后期训练营报名

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详情点击:

《光的视界——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从入门到精通》


不止是拍摄,而是帮助企业建立视觉价值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