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睡眠向来很好的人,可是昨天夜里破天荒到2点才睡着。
也没有什么心事,大概就是舍不得睡着吧。因为醒来,就是虚龄35了。
35啊,比30听起来还要可怕。30岁对于理想还怀着初来乍到纯真的蛮劲,而35,大概就有一些识破
生活真相的冷静和无奈了。
睡不着我就在沙发上看书,看李安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
书里讲到李安在拍《推手》、《喜宴》,拍《饮食男女》和《理智与情感》时候的背后故事。这几部都是曾经给我很大震动的电影,尤其是《理智与情感》,看了三四遍有余。听他说拍片的时候找道具,东拉西扯连自己结婚的床褥也拿出来上镜(喜宴),讲他面对明星时心里的忐忑,讲低潮期时自己郁闷的心情,我想到我自己拍照时也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书里的十年大概是写他的35到45这个阶段,他的第一部进入大众视线的电影《推手》创作于37岁那年。那让深夜里快要35的我不禁松了口气,啊原来人生还可以有些可能。(当然这是个玩笑,怎能和李安比呢)
李安是我的偶像。他的电影,从最早的家庭片到后来无论是边缘题材或是带一些科幻元素的,哪怕再多声光电再多3d再多特效,你还是可以感觉到里面的都是真的东西,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性和人心。哪怕讲一个西部牛仔的故事,和你的生活背景截然不同,但你依然能有文化认同,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到自己动了情,留下属于自己的眼泪。这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导演把一颗真切的心放在了里面。
我也想做一个真切的人,做一些真切的事情,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
回忆自己过去的十年,从25到35。觉得印象很模糊。
这十年我做了什么呢?闭起眼睛想一想,最真实的感受是疲惫和恐惧。能够描述的场景,始终是我坐在交通大学女生宿舍里,从凌乱的书桌上收拾好东西,脚踩在冰凉有点疼的梯子上爬上铺去看书。很奇怪,无论我已经虚长到了多大,我总是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停留在那时候,对于进入社会后发生的事情,我也能说的清清楚楚,但难以在脑海形成一个感性的形象。
我想是不是因为,我始终对自己做的不满意呢?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有了一份职业。或者说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我接触过好多好多学员,都说想要辞职去做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一份事业。有花艺有摄影也有其他各种的设计行业。我们处在一个宽容的时代,很多时候大家的成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一些依托技能的事业可以得到小而美的发展,我们是很幸运的。遇到询问是否要辞职去创业的提问,我总是给予很保守的回答,再看一看,要问清自己的内心。
我自己在辞职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难找到自己在职业上的平衡。本来每天出入高级写字楼,突然之间没了你的位置,穿起套装也无处可去了,自己的事业像小小的火苗,能温暖自己却毕竟微弱,哪有世界100强听起来响亮。是需要一段时间再去平衡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关系的。
让我第一次有了职业的感觉,有了这是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的感觉,是我拿到自己的第一本书的酬劳,交了一笔小小的税金。让我第一次有一种感觉,从小孩跳到成人,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别人雇佣我,我做出一个符合水准的东西,而他们付的薪水也让我觉得有成就感。那时候代表自己签了人生第一份合同,下笔时手都有些发抖。
现在回头看第一本书,《教你的男友拍美照》,还带着学生气的幼稚,但其中不乏真诚可贵之处。这本书带出一阵“教男友拍照”的风潮,现在你去翻看网站上这种如何拍好女友的帖子还是比比皆是,让人不免感慨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原创内容的想象力是弱的,一个梗可以被反复用那么多年(5年),有点哭笑不得吧。但也是这样的环境,大家都缺乏原创的动力,只要你认真创造一些内容,就可以被看到。
每次拍照前,或者做大型的讲座前,我都会很紧张,前一天夜里也总要做一番思想建设再入睡。但这倒不是我说的惶恐。这样的忐忑,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去化解的。20多岁的时候,觉得一组好照片是偶然,是际遇,是可遇不可求。如今再想,一些好照片是可以运筹帷幄的,好的内容合适的表现,总不会太离谱。所以如今在拍一些商业作品前,也会很紧张,但不至于手足无措了。那种紧张是不敢丢的,我想如果有一天丢了紧张,那便就丢了真心了。
至于惶恐,是很真实的存在。惶恐自己做的不够好,惶恐自己辜负别人的期待,惶恐自己的能力有限,惶恐是我获得动力的方式。
做摄影教学这些年,也5年了吧。看到了身边很多沉沉浮浮,尤其前年付费知识一个爆发,让无论是行业里还是行业外的人都头脑发热了一番。最多的时候每天都有一个平台发邮件给我问要不要合作邀请我入驻,有时候还没等我来的及回复邮件,这个平台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各种经纪人发来小广告,声称能够几天让粉丝数量翻倍再翻倍,这样的消息看了只叫人惶恐。如今大浪淘沙,那些热度都已经退却,留下我带着学员们还在用最笨拙的方式前行着。
一千多天,我也有了一千多个学员。他们有的签了平台,签了图库,有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成了独立摄影师,开始接单赚钱,很多拍得比我更好,当然更多的是把自家孩子朋友拍的美美的,开始认真面对生活,思索人生的方向,我都很欣慰。这会打字的时候,我吃着果果给我寄来的牛肉丸,晚上生日餐的冷盘还有子慕捎来的内蒙羊肉,六月给我尝鲜的甜橙在路上,我吃着全国各地大家的心意,感受爱在交互流动,觉得很幸福。
人情是很真实的,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只在摄影这个类目接触,但我知道我的课程陪着一些妈妈走过了产后抑郁,我还有两三个身体不太方便的学员,也接触过四五个从癌症康复里走过来如今神采奕奕的学员,更不要说从不愉快的婚姻中走过来,在摄影里找到自己价值的女性们,太多了。人情也是流动的,时过境迁,人事全非,人生很长,有很多个十年。和一些老学员少了联系,却又认识了新同学,隔了一两年又恢复了联系在一个圣诞沙龙见了面,她带着新的人生故事来找我,这样的情节太多了。我很享受这样在生命中的轮转。
有一次我们的夏季学员派对上,一个女生给大家带了美味的糕点。每个人惯例轮流发言时,说着几句她就哽咽了,她说她昨天签署了离婚协议,心里有点空荡荡,于是给大家做些点心尝一尝。空间里有点温暖的唏嘘,后来我记得大概现场有两个姐姐站出来安慰她,拿出自己的故事和她交换,说她们当年是怎么从失败的婚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我听着就觉得很感慨,其实这个社会里,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场合,能让你如此和盘托出自己的真心,让你拨开自己的社会身份用赤条条的心灵与人相见了。这些可爱的人因为我而相聚又全然互相信任,可我其实并不知道我是怎么营造出这样一个可以赤裸交换心灵的空间。我只能默默感恩。
虽然大家背景相异,但人性人情却又着共通之处,只要触及人性的共通处,就能被记起,就能有共鸣,人生如此、照片更是如此。执着之处在于情真。
走得远了,总想要回头望望初心。一开始想到去拍照,可能是觉得自己当时懵懂,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是手足无措的,只得让生活的浪带着自己走,而在影像的世界里,自由度很大,可以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放手去想去拍。
对于现实的人生,20多岁的时候,似乎只是心不在焉得应付着,也不在意生活的真相,反而在精神世界里,活得更专心致志一些。如今快到35岁,有了家庭也有了小孩,现实的人生像清晨的岛屿,从大海的退潮中徐徐浮现了出来,带着初升的晨光,庄严又温暖,让我第一次那么定神去凝视它,并且认同它的美。
上周我在家里和几个朋友吃火锅,席间社长(巴东尚花艺社社长)问我,七七你现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啊现在还会有人去谈人生理想吗?这样的话题是可以边吃火锅边随意谈论的吗?人生理想啊!我想我的人生理想,还是开一个照相馆,给人家拍照,拍出让人珍藏一生的照片,让他看到这照片能回忆到曾经有过的幸福。不是为了要收高昂的费用,是为了用自己的技能带给别人幸福,让这个世界因此而多温暖一分,我就很得意了。在人生理想这个维度上,得意是比钱要更重要和神圣的。
好吧,絮絮叨叨就讲到这里。这大概就是我昨夜失眠的原因了,有那么多话梗在心里难怪要睡不着。还是可以告诉自己,距离真正的35还有一年呢,还是可以自称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回头再望,很多往事了然于心,小时候对于生活的真相很好奇,好奇那些白色群山后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现在当自己背着行囊一步一步翻过山头瞭望世界,发现兜兜转转其实都是围着自己的一颗心在转。
附上上周在日本奈良的红叶季节拍摄的小景。现在看来,美得不似人间。可其实也不知道究竟是现实比照片美,还是照片比现实美。就好像要问,是我们的内心更大,还是这个世界更大呢?
35岁有一些可怕,也不那么可怕。因为当你想想,你也是从25走过来的,便也就心平气和得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