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2015-10-23 19:19:24)
标签:

七七

摄影

情感

分类: 七七的拍照心得
斑驳的泥瓦矮墙,一扇泛着锈迹的旧式铁窗,窗框下蜿蜒着爬山虎,其中还夹杂着零星两三朵紫色和粉色的牵牛花。微风吹过时,爬山虎泛起涟漪。我习惯性拿出相机拍下,咔嚓一声,相机卷过一张胶片。

一个街角,一行墙上的涂鸦,一株路边的野花,这样小的事物,如果不留心,恐怕连看也看不到。但是它即便微小,却也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一个一个完整的却各异的小世界叠加到相机里被保留下来,这便是照相最初吸引我的地方。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初中的时候,生物老师拿着一枚鸡蛋告诉大家,蛋壳是细胞壁,蛋黄时细胞核,蛋白就是细胞质。鸡蛋是一颗细胞,这一颗细胞构成的方式,也是整个世界构成的方式。由这些细小处领悟到的东西,也能大概领悟到这个世界的面目。而照相说到底,就是要去认识和找寻什么。带着内心挥之不去的好奇和感怀,就像亚当寻找那根遗落的肋骨一般的不懈和执着。照相机就像一个失物招领处那样充满着等待和找寻的气氛,终日敞开着透明而深邃的镜头,等待快门的响起。

在筹备70天网络摄影课堂的过程中,我每天审视着自己关于摄影的初衷,也翻出最初拍摄的影像,回味与咀嚼过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路历程和困惑瓶颈。

“一生只走过一次的人生啊,怎能不设法将它留下。”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最初把这一切带给我的,是一张张青春的脸庞。

我至今还记得在刚接触人像拍摄时,每个周末都和姐妹出去拍照的那段时光。居住的这个城市,每个公园,每处绿地,每条有特色的马路,每家别致有趣的咖啡馆,允许拍照的,不允许拍照的,我都去拍了照。虽然当时父母并不支持我这个爱好,但这并不妨碍每到周末就成了我最欢脱的时光。将相机悄悄放在背包里溜出门,待到黄昏才回家。也正是这个旧因,直到如今我也没有使用相机包的习惯,永远从书包里取出相机,动作熟练极了。
20出头的姑娘,举手投足都是诗,一颦一笑万丈光芒,脸蛋上的皮肤随手一掐好像能掐出水。我分不清是在记录别人的青春还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总之在那段青春期的尾巴上,25岁的我的镜头前走马灯一样闪过一张张青春容颜,好像一遍一遍在向相机发问,问年华是如何似水而去。


在那漫无目的却高产的几年里,我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和第二次挫折,我迎来了失去。2011年,我被查出罹患某种溶血性疾病,病因不明,但症状非常可怕。我一度停止工作,终日躺在床上,面对着空荡的屋子和一屋子的惶恐孤单。那一年,我被医生宣告了禁足,也停止了拍照。
在生病的日子里,人的神经被锻炼得敏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当时我的状态。目力所及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生命,有时含着清香的米饭就会扑哧扑哧掉下眼泪,有时陪母亲做个家务笑得前仰后合。对于生命的感知能力在病中被磨练得敏锐,如今闭眼想来,每周拿化验报告的那天,母亲开窗探头的声音,父亲自行车的停放声,钥匙开门的声音,化验单子放在屏风上的声音,父母的叹气声,我开门的声音,手指触碰薄脆纸张的声音,依然历历在目。而我的内心,随着疾病的慢慢好转,由最初的惶恐、怨怼,渐渐变得平静和感恩。第二年,当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时,我又悄悄藏起相机,跑出门去拍照了。“如果注定要和疾病一起生活,那就边拍照边生病吧,谁让时间也不多呢。”两年后,那所谓的溶血症不治而愈了。而2012年,我离开了当时相恋七年的男友。

——在走过山山水水后,世界带给了我万丈豪情。 

和所有俗套的剧情一样,失恋后我跑去了欧洲。
中世纪的街道,恢弘的大教堂,童话中的塞纳河,开满野花的普罗旺斯山坡。。。大自然有着神奇的治愈能力,轻易抚平了我胸中的伤口,同时在我心上凿出了一扇窗,射进了一缕叫做“世界”的光。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知道未来我一定会读中学。在读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未来我一定能上大学。在上学的时候,我知道未来我肯定会有一份体面工作。在陆家嘴的高档写字楼里,我知道我会在那里勤奋工作直到退休。而在一望无际的托斯卡纳平原上,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趣,是因为那些我的“不知道”。

我开始爱上这种叫做“未知”的感觉,接触到越多“未知”,越让我感到兴奋。法国,意国,台湾,泰国,香港,北京,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我越跑越远,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最后我一个人上路,兴奋地不知所措。
那一次,我带着单身姑娘的万丈豪情,背着两台相机,在异国的餐厅里喝啤酒,和当地人比手势聊天,与小偷骗子斗智斗勇。带回了一百多张美丽的相片,一身的仆仆风尘,一话匣子的旅途见闻,和一个“成年人”的身份。
旅行把成长具象化了,我靠双腿走着,从少不更事走入了人间冷暖。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孩子们让我开始学着审视情感和自己的内心。

在对于世界的探索中,我感受着人间的无穷和辽阔。而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体会到了人性的质朴与纯真。
记录一颗小豆芽的成长日记,哄小猫咪入睡,送一枚气球飞上蓝天,泡一壶树叶茶,画一个扇面,搭建一个轮滑障碍跑道,在陪我的小小拍摄对象完成这些事的同时,我找回了自己的童年记忆和对父母苦心的理解。

我给四岁的小素拍过好几次照片。可是每次初见面,她都会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眨巴着大眼睛探出小脑袋来看我。而每次她的妈妈就会问“素素认不认识七七阿姨呀,七七阿姨来给素素拍照啦。”她会继续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看我,再看看妈妈,怯生生。
那天给素素拍完照,我回家参加奶奶90岁的生日大寿。奶奶虽然身体硬朗,但记忆已经极度衰退,只认得我爸爸和我大伯,其他人只能间歇性记起。我是那天宴席上到得最晚的。一落座我爸就大声在奶奶耳边说,“这是哪个还认识吗,这是文文啊。”(我在家里的小名叫做文文)奶奶也是眨巴着眼睛看看我,再看看爸爸,再看看我。她的眼睛是浑浊的,但那股怯生生那么清晰,神情和素素像极了。那一瞬间我被击中了,人世间的岁月轮回,在这两双相差86年的眼睛里竟被演绎地如此真切。四岁,十四岁,二十四岁,年纪的增加也让我们在稚嫩的心上封起一层层的硬壳,来抵御滚滚红尘,抵御世事艰难,再然后,六十四岁,七十四岁,八十四岁,当红尘落幕时,我们又一层层蜕下沉重的硬壳,露出了最初那颗稚嫩的心。

每次在整理拍完的儿童影像时,我的眼睛都是湿润的。这样的悲喜莫辩不是因为自豪自己的拍摄技术、不是因为画中孩子的天真无邪,而纯粹是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光阴的缝隙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了生活的全部。

我被介绍的时候,总免不了被冠以摄影师这个身份。新朋友就会满脸好奇的问,七七你是拍什么的呀。
“我拍池塘里的一条小鱼,拍草坪上的一个花丛,拍一顿早餐,和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我也拍新婚的夫妻,拍初生的婴儿,拍女孩子的身体和笑容,还有她们的忧伤与等待。”如果这样同新朋友介绍,未免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疯子。但我的确痴迷于这些光阴间碎片一样的细微存在。

几乎所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初都拥有细腻的感受能力,并不是特别的天赋,但粗糙的生活渐渐将这种感知能力掩埋。在同生活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忘记自己孩提时代曾经拥有的能力,但探索式的影像会让你恢复。多年前在一家餐馆后厨听见一滴水落到缸里的声音,会在天长日久后深深记得,同时也会记得那家北海道小城里的餐馆中,有股海藻清亮腥咸的气味。你会记得那个小城里春末的樱花林里,有海鸥飞过,还有银发生辉的老人摇摆骑行。画面串联间,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也得以恢复。于是,生命逆流而上。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是相机陪着我重拾了探索生活的勇气

我花了五年多的时间,理解了自己曾经拍下的那些镜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凭借直觉按下快门,也有诞生过让自己都觉得难忘得不可思议的画面,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年在生活中的穿梭,走出去,走进来,和陌生人交谈,与自己反省,渐渐明白和理解了自己曾经的那些直觉和潜意识。这些零零总总的画面,哪些是渴望,哪些是怀念,哪些是寄托,哪些是幻想,它们在岁月中被重新冲洗,如今浮现开来,是一部迟到的成长史。

在学生时代,我最喜欢读的两门课,一门是自然地理,一门是化学。当地理老师把那张世界地图钉在黑板上,拿出教棒指向距离我们千山万水的大洋大洲,窗外的风吹得地图猎猎作响,轻轻飘起一角,牵得当年少年的心也轻舞飞扬,飘飘荡荡。化学课上,世间万象都归于原子,归于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母,归于统一。看不见的气体散发着气味,两杯透明的液体会接触爆炸,无论在大江大海还是一方小小讲台,自然都以不容挑战的姿态散发着威严,宣告着万物的秩序。这是最初世界给予我无穷好奇的缘由,也是历经身份变迁,角色转移,从校园到职场到社会,内心不变的初衷。

日复一日的生活有着可怕的打磨力量,让人的知觉钝化。一不小心就会踩入按部就班的漩涡,身体忙忙碌碌,心底原本的好奇心却从此停顿了下来。有一些人会幸运地从旋涡中爬起,在探索人世的路上,找到与之相伴的精神伙伴,比如阅读、比如运动、比如绘画、比如旅行。而摄影同这些一样,是探索结果的一种表达方式。

常有人问起如何拍出动人的影像,如果让我来回答,那便是”尽力去生活”。去爱与被爱,在黑色的夜里放声哭泣,在金色的阳光下恣意大笑,也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情、冷漠、关怀与欺骗。让自己被光阴的齿轮碾过,看生活的给予会同那个原本的自己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然后在经年累月间细心收集起这些片段,这便是属于你的人间相册。在这相册里,你翻阅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相片,而是你自己那颗跳动着的,生活的心。
干一杯永远,致一生走过一次的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