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情结


标签:
七七博物馆欧洲旅行 |
分类: 七七的旅行摄影 |

在旅行中遇到博物馆,总是辛劳又欣喜的遭遇。
巴黎的卢浮宫、奥赛美术馆,罗马的国家博物馆,维也纳的上美景宫和艺术史博物馆,布拉格的恐怖屋和国家博物馆,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佛罗伦萨的皮地宫和乌菲茨美术馆。每次出行前,都要焦头烂额地在那些语言陌生、速度缓慢的网站上查询好它们的开闭馆时间,看能否被预约。这是和预订飞机票火车票,还有预订房间一样重要的功课。
寄掉背包,寄掉相机,甚至寄掉围巾和手套,往往是一个人,走在空旷的展厅里,和其他游客一样,像一片片匆匆飘落的叶子。
欧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里,记录了早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还有普通人的感情。那些透过白色窗纱的,倒映在河里的,在地上拖出长长倒映的,是常能见到的人间最平凡却美好的光线。
深深的展厅一进又一进,每堵墙上都挨挨挤挤挂满了画。那些画若是放在别处,每一幅都是要隆重的被单独挂在一面墙上展出的。自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被突然喂了饱餐,反而倒是撑住,加速了死亡。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展厅回廊,那种“到头了 到头了”的胜利感总被满眼满眼的震惊取代。进门时拿的导览地图已经在手里捏软揉皱,上面本来一块块分割的色块,渐渐在眼里变成了一群群的伦勃朗、莫奈和梵高。累得走不动了就在展厅中间的沙发坐下。眼睛还是不敢休息,搜寻着周围墙上喜欢的作品,找到了就多看几眼,而后再拖着身体走近。
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上美景宫),我去看慕名已久的克林姆特。那是一次艰难的寻找,下午5点的火车要离开,我中午12点动身去美景宫,可是一路辗转迷路,2点多才抵达,已是精疲力竭。克林姆特是维也纳的骄傲,每一个售卖纪念品的小摊上,你会先看到茜茜公主的头像,然后便是克林姆特的《吻》,做成雨伞的吻,做成餐巾的吻,做成丝巾的吻,做成笔记本的吻,还有做成日历的吻。在我本以为对于这幅画已经看无可看的时候,《吻》把我吻住了。
和其他展品不同,《吻》被陈列在一个暗色展厅,金箔质感的画面被背灯打得莹莹发亮。克林姆特作品中潮湿暧昧的气氛在暗色大厅里翻涌弥漫着,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书中,那种静谧偷窥的情欲和妄想。都是奥地利式的放荡与浪漫,让每个身处展厅的人面红耳赤,也在心里默默感激这暗色的灯光,才好让自己的心事和尴尬有处所藏。
(下图为克林姆特展厅,再下图为美景宫外观,那是一个下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