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2015-11-18 10:08:30)
标签:

菲律宾佛教总会

菲岛佛教杂志

菲律宾

佛教

文化艺术

分类: 名家书画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

●郑燮《黄石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题跋】

屡游泰岱何曾见,几过匡庐未遇之。

惟有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

板桥老人郑燮为泾川贤坦画并题。

〔注释〕

①泰岱:泰山。“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亦称“岱宗”、“岱岳”。

②匡庐:庐山

③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这里用张良典故。《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榖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郑板桥用此典,既赞女婿才华,也劝诫女婿要知进知退。

④泾川贤坦:泾川,当是郑板桥女婿某的字;贤坦,贤婿。“贤坦”意谓“贤婿”,出自王羲之“东床坦腹”之典。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述: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逸少,王羲之字。

 

●郑燮《墨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题跋】

十载归来两鬓霜,秋风江上钓鱼航。

钓竿却叹无觅处,自写新篁八尺长。

板桥老人郑燮画并题

〔注释〕

①郑燮50岁为山东范县令,54岁调山东潍县令,连署7年,61岁因请开仓赈灾忤大吏,罢官归家,为官前后凡十载。

②篁(huáng:竹


●郑燮《扬州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题跋】

二十年前载酒,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淮一片青。

板桥郑燮

〔注释〕

①缾:

②竹西亭:亭名,在扬州城北门外。

 

●郑燮《旧石新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题跋】

其一

小院草堂近郭门,科头竟日拥山尊

夜来叶上箫箫雨,窗外新栽竹数根。

其二

竹是新栽石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

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注释〕

①郭门:城门

科头竟日拥山尊: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此指平民身份。竟日:整日。山尊,即山杯,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 

 

郑燮《家园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题跋】

宦海劳劳误杀人,故乡千里隔风尘。

如今老种家园竹,并有余阴盖四邻。

禹功年学兄正,板桥郑燮。

●郑燮《瘦石萧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二)

新栽瘦石小园中,竹叶凄凄一两丛。

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退是家风。

板桥道人郑燮

 

●郑燮《石畔竹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二)

石畔青青竹数竿,旁添瑞草是幽兰。

老夫卅载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板桥郑燮

〔注释〕

①卅(载:三十年

②琼林:亦作璚林。琼树之林。多以形容佛国、仙境。


●郑燮《竹石相交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二)


竹石相交万万年,两家节介本天然。

请看十月清霜后,一种苍苍笼碧烟。

乾隆癸未二月,写似碧岑老世兄,板桥道人郑燮。

〔注释〕

①节介:有气节,耿介
②写似:写真,描绘……的形象
 一种:同样,一同

●郑燮《竹石相平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二)

竹有高于石,石有高于竹。

竹石两相平,何须分品级。

乾隆癸未,板桥郑燮。

 

●郑燮《青竹柱石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二)

便教拔去青青竹,也算人间柱石图。

如此绿荫庭院里,正堪幽趣伴吾儒。

板桥郑燮


●郑燮《茅屋南面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三)

【题跋】

吾家有茅屋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乾隆戊寅板桥郑燮写。

〔注释〕

①围屏骨子:屏风的骨架

②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

③冬冬:拟声词,同“咚咚”。

于时:那时,当时。

⑤师承:受过老师指教,得到从老师那里传承过来的方法。

 

●郑燮《石大于竹多于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三) 

【题跋】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

〔注释〕

①使:假使

②出于格外:超出规矩之外,即不按规矩行事。

③泥(nì):拘泥于

④执:坚持,不改。

⑤活:灵活,不拘泥于一定程式。

⑥渐老年兄属:年兄,对同年参加科举者的敬称。“渐老年兄”当是本画受赠者,“渐老”当是其号。属,同“嘱”,嘱咐。

 

●郑燮《献寿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三)

【题跋】

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
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

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注释〕

①积行人家天所佑:对积德的人,上天会保佑。行,品德。佑:庇护,帮助。

②兰荪蕙种自能饶:兰蕙的后代自然而然能够丰饶。蕙,兰花的一种,初夏开花,花绿色,有香气。荪,也是一种香草。饶,丰饶,茂盛。

④荣庆:盛大荣耀的庆典。

⑤青藜年学兄:姓刘,郑燮友。“青藜” 当是其号。“青藜”出自汉代刘向典故。《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通“燃”)﹐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人因以"青藜"指夜读时照明的灯烛,亦可借指苦读之事或深夜苦读之人。

⑥教可:指教,认可。

 

 ●郑燮《青山竹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三)

【题跋】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

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乾隆壬午春日,扬州寓斋写赠六源同学兄,并题二十八字见志。板桥道人郑燮。 

〔注释〕

①自任:自命

②长:生长

③虚心素心:虚心,谦虚,不自满,不自大;素心,心地纯洁。在本诗画中,虚心者指的是竹,素心者指的是兰。

④岩阿相借:岩阿,山的曲折处。借,提供依靠。

⑤见志:表达心志。

 

●郑燮《老去亲竹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三)

少日曾探上苑花①,乌纱一顶负烟霞②。

而今老去亲③兰竹,江南江北总是家。

板桥老人郑燮。

〔注释〕

①少日曾探上苑花:少日,年轻时。探,探访。上苑,皇家的园林。

②乌纱一顶负烟霞:乌纱,官帽,借代为官的身份。负,辜负。烟霞,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③亲:亲近。

●郑燮《幽壑兰泉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兰也无多竹也稀,让他石骨展容辉。

庐山飞瀑三千尺,奔入江湖赛马蹄。

乾隆甲申,板桥郑燮并题

 

●郑燮《青山幽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板桥郑燮

〔注释〕

①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谁能到众香国里去呢?容许我这个书呆子在那里拥有半间屋吧。

 

●郑燮《清挺竹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乌纱掷去不为官,华发萧萧两袖寒。

写去数枝清挺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怀珍年兄,板桥郑燮写。

 

●郑燮《参差错落竹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参差错落无多叶,引得春风入座来。板桥。

 

●郑燮《高山芝兰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忘其香。夫芝兰入室,室则美矣,芝兰弗乐也。我愿居深山大壑中,有芝不采,有兰弗掇。各适其天,各全其性。乃为诗曰:

高山绝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

便以乾坤为巨室,老夫高枕卧其间。

乾隆戊寅板桥郑燮写。

〔注释〕

①弗乐:不感到快乐。

②掇(duō):拾取,摘取。

③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各自适应自己的天命,各自保全自己的天性。其,自己的。

 

●郑燮《兰竹山中相对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君是兰花我竹仗,山中相对免相思。

世人只作红尘梦,那晓清风皓露时。

板桥老人郑燮

〔注释〕

那:哪

 

 

●郑燮《自顽自画兰花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广陵市上卖兰花,现取金钱不肯赊。

一笑老夫无长物,自顽自画作生涯。

乾隆辛末秋九月,板桥居士郑燮并题。

〔注释〕

①广陵:扬州

②长物:多余的、值钱的东西。

 

●郑燮《兰竹山石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题跋】

买兰不如买竹,竹耐久也;买竹不如买石,石更坚也;买石不如买山,山更大也。今一走笔之间,有兰,有竹,有山,有石——又不如买画乎?旁有人笑曰:彼老之言,亦不过打算自家耳。

乾隆戊寅之秋九月朔日,板桥老人郑燮写。

〔注释〕

①打算自家:为自家打算。

②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郑燮《竹响唤人起读书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四)

十年做客广陵城,落落身如竹叶轻。

最是五更凄响处,唤人早起读书声。

乾隆乙酉,写似至老年学长兄,板桥郑燮。

①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 

②写似:写真,描绘……的形象。

 ●郑燮《石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五)

【题跋】

画兰之法,三枝五叶;画石之法,丛三聚五。皆起手法,非为竹兰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问也。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此幅虽属小景,要是山脚下,洞穴旁之兰,不是盆中磊石凑成之兰,谓其气整。故尔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

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是开蒙上学时。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乾隆庚辰秋,板桥郑燮。

〔注释〕

①“皆起手法,非为竹兰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问也”翻译:这都是开始练手的技法,并不是说,画竹画兰至始至终都仅仅凭借这些技法,就可以成就平生学问了。

造物:造化,大自然。

团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整体。

④要:关键。

⑤气整:气韵自然完整。

竟:从始至终。

开蒙: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

⑧天机:此指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⑨寸心:心里。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郑燮《竹兰同源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五)

【题跋】

  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
    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观文家兄教画,乾隆癸未板桥愚弟燮。

〔注释〕

①七穆:指郑穆公的七支后裔。郑穆公有13个儿子,除了灵公夷和襄公坚外,有七人的后人在郑国为卿,合称七穆。在这里泛指郑氏家族。

②观文家兄:本画受赠者,当与郑燮同姓郑。家兄,本家兄长。

③愚弟:弟弟对兄长的谦称。

 

  郑燮《胸无成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五)

 

【题跋】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注释〕

①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文与可北宋仁宗时画家,姓文名同,是苏轼的表兄弟,擅画竹子。“胸有成竹”之典出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②自尔成局:自然形成布局。

③神理具足:神韵和层次都具备。

④藐兹后学:像(我)这样藐小的后学者。

⑤妄拟:随便与……比较。拟,比。

⑥一个:同一个,同样。

 

  郑燮《咬定青山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五)

【题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老人郑燮

 

  郑燮《香兰相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五)

【题跋】

好花相对无言说,便尔开言字字香。

欲结同心向何处,淡云凉雨满潇湘。

板桥郑燮

〔注释〕

①便尔:偶尔

②向:在

●郑燮《疏枝淡叶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题跋】

画竹诸家问老夫,近来泼墨怕模糊。

一干疏枝兼淡叶,挺然断不要人扶。

乾隆甲戊,板桥郑燮画并题。 

 

●郑燮《高竹芳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题跋】

千尺篔筜节最高,芳兰气味淡而遥。

百年一种青青色,老更苍然见独操

板桥郑燮。

〔注释〕

篔筜(yún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一种:同样,不变。

操:节操。

 

●郑燮《幽兰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题跋】

昌黎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予曰,采而佩之,邦家之光。图是幅,为兰故亦为国故。板桥郑燮。

〔注释〕

①昌黎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相传孔子作琴曲《幽兰操》,在兰上寄托情思,如泣如诉,如怨如愤,幽怨悱恻。韩愈(号“昌黎”)仿而作之。韩愈《幽兰操》词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其中,“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意思是:如果人们不懂兰花,因而不去采摘佩戴它,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②邦家之光:(体现的是)国家和家族的荣光

③图:画。

④为……故:因为……的缘故。

 

  郑燮《梅花道人诗意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题跋】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注释〕此两句,系元代著名画家吴镇(号梅花道人)名句。

 

  郑燮《琅轩竹图》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阶前种取琅玕竹,衬以横斜石一条。

风雨月明闻细响,总间琴韵又芭蕉。

时乾隆壬子秋九月并题于广陵精舍,板桥郑燮。

〔注释〕

①琅玕:指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诗云:“留客夏簟青琅玕。”

②细响:细细的声响。

③间(jiàn):夹杂

④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