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禅禅师书画作品欣赏

标签:
菲律宾佛教总会菲岛佛教杂志菲律宾佛教文化艺术 |
分类: 著名画僧 |
竹禅禅师书画作品欣赏
1 基本简介
竹禅(1825~1901)清朝著名僧人,俗姓王氏,号熹公,清朝梁山县仁贤镇(今重庆市粱平县)人,曾住上海龙华寺。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梁平双桂堂第十代方丈,20岁时在梁平县城北门报国寺削发为僧,是晚清遐迩闻名的画坛怪杰。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其书画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韬养斋笔》、《益州书画录》等书中,著有《画家三昧》6卷传世,其名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他长期游历名山大川,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以卖画为生,一生数次回梁平。咸丰六年(1856)前后回到梁平,赠双桂堂贝叶经、舍利子等珍稀佛教文物。双桂堂为此修建一座舍利塔,至今犹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从重庆汇银1000两给双桂堂,解决当时双桂堂的经济困难。次年双桂堂派人到重庆请竹禅回梁平主事,他欣然应允。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七十六岁高龄的竹禅带着他一生积存的数箱字画,回到梁平,接任方丈,于年底圆寂。其墓有联云:“携大笔一支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
2 书画介绍
竹禅平生爱竹,又是一位禅僧,故取名竹禅。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顶,下而笋根,使全身透露,影现檀栾,庶几风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禅画竹,姿态万千,颇有神韵。竹禅书法师宗怀素,精于狂草,二十年后练写一种新的书体“九分禅字”,为竹禅创造的一种奇特书法,此书结体长方,兼有小篆与隶书(八分书)笔意,禅味悠长,故竹禅为它取名为“九分禅字”。竹禅所作书画,每每题诗作跋,并自刻“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禅”等印章,并有《印谱》及《刻心经句印》一卷行世目前。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北京市拍卖行2005年春季书画精品拍卖会于3月13日。其中他的一幅六尺四条屏灵石图拍卖价达数十万元。近年来有两幅佛家罗汉图流传于开县。
竹禅平生爱竹,又是一位禅僧,故取名竹禅。竹禅画竹,效法清初画家郑板桥。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顶,下而笋根,使全身透露,影现檀栾,庶几风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禅画竹,姿态万千,颇有神韵。通景竹屏一堂共四幅,以拟人手法,题为吟风、烘晴、醉雨、承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再现了竹子在风、晴、雨、露中的各种神态。这些画是竹禅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南海普陀册白华庵绘制的,后由雪堂的弟子星寿带回龙藏寺珍藏。一九三一年,星寿又将这些画转赠给宝光寺。
如是之字体,从古未有也,曾经五十余年写成。如是,更其名曰“九分禅字”,与八分隶书而为筹。待时在光绪二十有二年小阳月,书于上海客次。九八加一老衲衣人竹禅。
竹解心虚叶似个,我不成佛也是错; 维摩台中方丈地,能容八万狮子座。
3 传承概况
与“扬州八怪”、破山禅师齐名,是晚清闻名遐迩的画坛怪杰。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绘画弟子方炳南,擅长花鸟、蔬果,著有种菊轩《画谱》,木廖精印,广为流传;曾主持省、县“劝工局”,首创竹帘画,使梁平工艺美术品省内外驰名,成了清末全国著名的民间画师。
4 轶事概况
竹禅年轻时,和一大家闺秀相爱,犯了佛教戒规,被官府捉拿。成都将军完颜崇实念其有才,从中援救,遂离梁山,栖身于成都附近的宝光寺和龙藏寺。这两座寺庙的住持,都属于梁山双桂堂破山祖师传下的法脉。因此,竹禅备受优待。他在龙藏寺一年多,与寺内方丈、蜀中诗僧含澈(即雪堂和尚)论诗谈禅,相处融洽,并结为同庚好友。竹禅离蜀赴上海时,雪堂还命弟子星寿做竹禅的随身侍者。竹禅四十见左右云游大江南北,“所至名山古刹,多有留墨,体格高超,轶唐迈宋,人是以珍重之”。以后,他又多次到北京,出入于王公巨卿间,与翁同龢、徐甫阝等相友善,一时名满天下。
5 鉴宝概况
央视鉴宝栏目关于竹禅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