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家——王铎

标签:
菲律宾佛教总会菲岛佛教杂志菲律宾佛教文化杂志书画艺术 |
分类: 名家书画 |
一代名家——王铎
《拟山园帖》,共十卷,清代个人丛帖。清顺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 王铎之子无咎撰集,古燕吕昌摹,张翱镌。帖名行书。此帖全刻王铎一家之书,共103种,其中大多为临古之书。王无咎传留大量的王铎书迹,因而所选皆精湛。刻者亦一时名手,而其它王书刻帖均不如此本为佳,帖后有张缙彦、龚鼎孽及无咎题跋。张缙彦跋曰:“文安公书法妙天下,?毛泰史括所藏书及墨苑家所流传汇集此本,有缺略模糊必求别本正字补之,备极龙跃虎卧猊攫象搏之致,文安四十年精力尽在此矣。近代玄宰、子愿两先生戏鸿、来禽二帖坛?海内,昔卫夫人见右军书叹:“此子必掩我名”,此本出,惜两公不及见也。”故此帖无论是所选之帖还是摹刻方面,都极为精妙,远胜琅华、银湾诗酒论二十等帖。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顺治八年(1651)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个深夜,王铎故居中仍然有一盏灯火摇曳不灭。年过半百的王铎奋笔疾书,一张张遒劲有力的书法在书案边诞生。整整十几天,每个夜晚王铎书房内都会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一会儿伏案书写,一会儿翻阅书籍。
终于,在一天清晨,王铎叫来家中的仆从,将一张张书法收到一处,齐线装订成了一套十册书法——《拟山园帖》。书帖装订完毕,王铎找来自己的次子王无咎,把书帖交给他,郑重其事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书法小有所获,今日,将家中墨宝传诸给你,你寻觅良工,将此书刻石,镶于墙壁,以济后世子孙。”
公元1651年,90块长67厘米、宽25厘米的大理石,被抬进了王铎家的后院。5位能工巧匠便开始了雕凿……
现在,在王铎故居中,人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自清朝流传至今的这些碑刻。从这些刻石上,不难看出,王铎书法的气势磅礴、动人心魄。看,从石刻的第一字开始,笔画一路向下,贯穿每个字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断笔!
王铎书法本不入天下十大行书之列,皆因其是列入《贰臣传》的人物。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实在是影响巨大,特别是对日本和当代中国书法界的影响甚至超过二王。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王铎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米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老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一生,出入枢要,位尊爵类。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美誉。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坛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王铎书法艺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追求古典的书法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王铎在取法上,尊羲献、溯篆棣、取唐宋,各代书法精华无不纳入其师法之中。二是对中国书法技法的完善和风格创新的贡献。王铎的书法技法,是从二王、颜、柳、旭、素、米、黄诸家技法提炬而成,并拓展和体富了书法的技法,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同时在用墨方面也突破了前人,成功地使用涨黑法,这就更增加了书法的作品的神采,而自成一家。王铎在总结历代书家风格特征之后,创雄强力感的书风。在雄强书法流派的不断完善和书风多样化方面,王铎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
-
王铎 1641年作行书
释文:
书法少年误学,事务一开,辄觉读书一事,减去光阴,然劳郁愤懵时,得善笔墨绢素,一畅发踊跃之,亦觉可喜。
.
-
0 王铎 1641年作 行书.jpg -
-
王铎 1642年作草书五言诗
释文:
苍莽江乡路,沿洄经几旬;俱为衰世象,熟是素心人。家远山如画,林寒鸟不春;西湖期不霁,似欲报青蓁。南行回望津浦于姜老公祖正之。王铎书求正,壬午 (1642年) 冬夜。
. -
0 王铎 1642年作 草书五言诗.jpg -
-
0 王铎 1644年作 草书古诗 手卷
释文:
1.雨后同湛虚登江上古矶:共跻幽旷处,随兴履莓苔。远翠不时见,好风终日来。帆樯彭蠡积,雷电广陵回。客况才清穆,江舟晚照催。
2.寄宋立平:人情细效汝,相忆欲沾衣。一旦含沙去,三年过雁稀。葵丘无药草,荥泽有兵机。畴昔伏蒲意,何能静掩扉。
3.题王襄明园子:淡圃山房阔,难建一水边。頱虬森寿木,轮菌翳流烟。暑日仙坛扫,天风鹤吮传。主人能款客,醉后能高眠。
4.广平道中:风雨四月,大寒如冬,着棉衣犹冷,天道忒序,可为骇愕。眼看披众绿,耢忽偏平。人稾烟飞乱,旗翻马骨高。迷离千矮屋,冷落一绨袍。造化非无意,艰难敢惮劳。厚情加於弟,增之逾重逾豐。抚心自鸣奚以洲鸿德耶,归来旧病气怯,不能胜劳,劳后辄为怔忡,新觅咿数雨,始议调理,药臼之味,当之不恧也。九绫四扇,呻中未能操管,先书此幅用代八行,王尹寓出都在八月馀者,当俟尹寓邮也。
作者简介: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长、烟潭渔叟等,河南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崇祯十七年授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
0 王铎 1644年作 草书古诗 手卷.jpg -
-
0 王铎 1645年作 草书临古帖
录文:
得信承嫂不减,忧灼寂寞耳。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随澓隔绝。不然寻己往彼,故遣渚,知吾远怀。不具。激之等告。
.
0 王铎 1645年作 草书临古帖.jpg -
-
0 王铎 1647年作 临兴福寺碑
释文:
金铺接庆,玉玺承官,长戟棨于司宫,高门联于寺伯,公扃就于孩年,量转奇规,英断裁于稚齿,源之乎。鹏之为鸟。.
0 王铎 1647年作 临兴福寺碑.jpg -
-
0 王铎 1647年作 行书
录文:
授衣诸感见徐携并使君书承比极胜但承此当复大顿耳比日忧驰无复意不审尊体云何脚及痛气何如。.
0 王铎 1647年作行书.jpg -
-
0 王铎 1651年作 行书
王铎作字以气势胜人,淋漓痛快,有不可一世之慨。雄中不失法度,雪面颜底,功力非常人可及。同时代常有人讥其“野孤”者,他曾在自写的一个手卷中大书“不服、不服、不服”以抗争。在明清易代之际,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秀美雅逸书风居于时尚地位,王铎跺性张扬的书法确实是一座崛起的巨崖,风骨崚嶒,惊世骇俗,在同辈书家中,有豪气能与伯仲者唯傅山足以当之,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此轴厚重酣畅,是他典型面目,辛卯为顺治八年,王铎六十岁,已是他晚年了。
.
0 王铎 1651年作 行书.jpg -
-
0 王铎 草书临阁帖1
录文:
尊体复何如?献之比日如复小胜。因夜行作,今服药,尽燥温理,冀当可耳。然异极,不得近生冷。气体至此,有佳酒便服。.
0 王铎草书临阁帖1.jpg -
-
0 王铎 草书临阁帖2
释文:
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否?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能晴否耳?还殊慰意增愧。.
0 王铎 草书临阁帖2.jpg -
-
0 王铎 草书王维《过香积寺》
释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树色冷青松。
0 王铎 草书王维《过香积寺》.jpg -
-
0 王铎 草书王羲之帖 手卷引首:
山阴遗格,王觉斯真迹。为汪浩同志属题。一九七八年四月,谢稚柳。钤印:壮暮堂、稚柳
释文:
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点去一字)殷生数问,此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或云,顿历阳尔耶?无(点去一字)缘为叹,迟知问。顷为此,足劳人意。八日,羲之多日不知君问。得昨书,知君安善,为慰。仆比小差,而疲剧,昨若耶观望。乃苦舆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劳复不极,以此为慰耳。乡里人乐着县户。今送其名,可为领受。君顷就转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顷还少噉脯,又时噉面。亦不以为佳。亦自劳弊。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具。王羲之。此书因周常侍。想必至。吾辨辨,便知无复日也。诸怀不可言,知彼人已还,吾此犹往来。不欲来。
0 王铎 草书王羲之帖 手卷.jpg -
-
0 王铎 丁亥(1647) 行书
释文:
不减忧灼,今复耳,吾便欲往,恐不见汝,隔绝不然,寻已往,波故遗诸,知吾惺。
0 王铎 丁亥(1647) 行书.jpg
-
0 王铎 1641年作 行书
释文:
书法少年误学,事务一开,辄觉读书一事,减去光阴,然劳郁愤懵时,得善笔墨绢素,一畅发踊跃之,亦觉可喜。
0 王铎 1641年作行书.jpg -
-
0 王铎 1642年作 草书五言诗
释文:
苍莽江乡路,沿洄经几旬;俱为衰世象,熟是素心人。家远山如画,林寒鸟不春;西湖期不霁,似欲报青蓁。南行回望津浦于姜老公祖正之。王铎书求正,壬午 (1642年) 冬夜。
0 王铎 1642年作 草书五言诗.jpg -
-
0 王铎 1644年作 草书古诗 手卷
释文:
1.雨后同湛虚登江上古矶:共跻幽旷处,随兴履莓苔。远翠不时见,好风终日来。帆樯彭蠡积,雷电广陵回。客况才清穆,江舟晚照催。
2.寄宋立平:人情细效汝,相忆欲沾衣。一旦含沙去,三年过雁稀。葵丘无药草,荥泽有兵机。畴昔伏蒲意,何能静掩扉。
3.题王襄明园子:淡圃山房阔,难建一水边。頱虬森寿木,轮菌翳流烟。暑日仙坛扫,天风鹤吮传。主人能款客,醉后能高眠。
4.广平道中:风雨四月,大寒如冬,着棉衣犹冷,天道忒序,可为骇愕。眼看披众绿,耢忽偏平。人稾烟飞乱,旗翻马骨高。迷离千矮屋,冷落一绨袍。造化非无意,艰难敢惮劳。厚情加於弟,增之逾重逾豐。抚心自鸣奚以洲鸿德耶,归来旧病气怯,不能胜劳,劳后辄为怔忡,新觅咿数雨,始议调理,药臼之味,当之不恧也。九绫四扇,呻中未能操管,先书此幅用代八行,王尹寓出都在八月馀者,当俟尹寓邮也。
.
0 王铎 1644年作 草书古诗 手卷.jpg王铎 1645年作草书临古帖
录文:
得信承嫂不减,忧灼寂寞耳。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随澓隔绝。不然寻己往彼,故遣渚,知吾远怀。不具。激之等告。.
艺术家的展示平台
收藏家的寻宝天地
前一篇:中国书法十大行书鉴赏
后一篇:怀仁禅师集王羲之《圣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