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题目是一个诗人的感慨,但是记不住是谁写的了。我认为这是一句好诗,道出了人及人事之复杂。
这些年来,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走南闯北,算是在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也认识了很多不同层次的人,算是初谙人事了。
仿照王国维先生评词之三境界,总结了人与人交往的三境界:沟通;理解;宽容。
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交流。不同人之间对同一事件,意见分歧总是在所难免。遇到问题,不应该是针尖对麦芒的对抗,而是以一种平和理性的心态交流彼此对人、对事的看法,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做。当然,这一环节也存在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这年头,官大一级压死人,想平等交流,难!曾戏言:在中国,开汽车的瞧不起骑摩托车的,骑摩托车的瞧不起骑自行车的,骑自行车的瞧不起扫马路的,扫马路的瞧不起睡马路的......
所谓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模拟着他人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与人生际遇,来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或许很多事情就有解决的可能性了。很可惜,在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的今天,人的脾气都很火爆,遇事先吵痛快了再说。你拿匕首,我有长矛;我打不过大人,就打你孩子。总而言之,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
所谓宽容,就是放下。因为宽容了别人,也等于宽容了自己。心里少点阴暗与仇恨,不亦快哉!
以《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作本文结语:
好了歌
作者: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夫妻日日说恩情,夫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