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与货币》之十四

(2016-06-04 13:04:07)

商品流通

商品离开它的所有者即是让渡,在简单物物交换阶段,双方商品的让渡是同时发生的,两种商品同时被让渡出去,两个交换者同时也得到对方的商品。因此,让渡就是交换,交换也是让渡,商品的让渡和商品交换是同一过程。

在商品世界中,发达的分工是作为前提存在的,分工体现为多种多样的使用价值。交换过程同时也就是货币的形成过程,一旦货币介入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就发展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阶段。

与简单物物交换不同的是,商品流通必须有货币的参与,在这里,两种商品并不直接相互换位,而是商品先与货币交换,用货币再和商品交换。商品虽然被让渡出去,但是商品所有者得到的只是货币,而不是需要的商品,只有把货币让渡出去,才能得到交换者需要的商品。

如果用字母W表示商品,G表示货币,直接的商品交换就可表现为W1—W2,商品在流通过程的运动可表现为W1—G—W2

两种过程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W1被让渡出去,换回W2,即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但是在W1—W2过程中,一件商品的脱手意味着另一件商品的到手,商品的让渡同时就是商品的交换。但是在W1—G—W2过程中,商品W1被让渡,只得到了货币G,只走完了交换过程的一半,只有货币G被让渡出之后,W2才代替了W1原先的位置,交换过程才算完成。在该过程中,原先的商品交换被分裂为卖和买的两个阶段。在W1—W2过程中,只发生一次交换,在W1—G—W2过程中,要发生两次交换,即先卖后买。

在简单的物物交换阶段,虽然使用价值的内容,即商品的形式会改变,但是商品的价值形态不会变化,都以商品形式存在。可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形态会变化,先从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再从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

虽然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要经历两个阶段,即商品换成货币,货币再换成商品,可是如果孤立的看两个阶段,它们都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人们又习惯性地把让渡货币者理解为商品消费者,把让渡商品者理解为商品生产者。西方庸俗经济学就断言,市场上存在两种经济角色,分别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一方只生产不消费。另一方只消费不生产,消费者提供货币,生产者提供商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所谓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学说。

该学说的荒谬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市场上彼此对立的只是买者与卖者,但是不论是卖者还是买者,最终都是商品生产者。每个买者如果拥有货币,他就必然曾经是卖者,他手里的货币不过是从他的商品转化而来,而每一个卖者出售商品之后,又会作为买者购买商品,因此在市场只存在一种角色——商品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即是卖者又是买者,他先后扮演这两种角色。市场的最终职能是完成商品之间的交换,只不过因为货币成为交换媒介,使商品间的交换分解为卖和买两种行为使人们产生了上述错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