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货币流通(六)
(2015-08-12 02:57:39)
标签:
股票 |
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量取决于两个因素:1,商品价格总额。2,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又取决于商品的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也就是商品在流通中新商品代替旧商品的平均速度。
由此,金作为流通手段存在,不决定于它同静止商品的孤立地存在,而是决定于它与商品世界的动的存在,它是用自己的位置变化来表现商品的形态变化,用自己的变化速度来表现商品的形态变化速度。
货币流通的前提是商品流通,在该前提下,流通所需要的金量首先取决于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该价格总额又取决于:第一,价格水平,第二,按一定价格流通的商品的数量。
金的流通速度可以代替金的数量,可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货币的数量,因为无限分散的买和卖在一定时刻,在空间上并行发生。
流通手段量随着价格普遍降低而新增加,或者说流通手段量随着随着价格普遍上涨而减少,是价格史上充分证实了的现象之一。
原因是这样,在价格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也增加,并且增加的比例大于价格上涨的比例,所以流通量会减少。
如果价格总额下降,但是货币流通速度也下降,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下降的比例,那么流通手段会增加。
一般来说,在信用活跃的初期,货币流通速度比商品价格增加得快。在信用紧缩时期,商品价格比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慢。
决定流通手段的一切方法,都依赖于商品世界的形态变化过程,后者又依赖于生产方式的性质,人口数量,城乡关系,运输工具的发展,分工的发达,信用等。
因此,如果流通速度一定,流通手段量只决定于商品价格,价格高低不取决于流通的货币量,相反,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的价格总额,这是最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
既然流通的金量以变动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变动的流通速度为转移,流通手段量就必须有紧缩和扩张的能力,也就是时而进入流通过程,时而退出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