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根源
(2015-04-10 12:33:19)
标签:
财经 |
“走出去”战略口号挺起了似乎很豪迈,可是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对国内存在的矛盾不闻不问,对人民大众的疾苦视而不见,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企图通过“走出去”的口号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去。
这无非反映了喊口号的人的无能和胆怯,不敢面对实际问题,也许是有意躲避问题。
“走出去”的理论根源在哪里呢?在于有些人还在死死地抱着货币主义的教条不放,他们固执地认为,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值,即更多的货币。
正是出于这点考虑,他们才想出把外汇存储贷给别的国家,使外汇发挥货币资本的职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利息。
这种战略首先基于一个假定,那就是借款国一定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不会像美国那样耍赖。
即使该假定成立,可是我们知道,货币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而外汇只是纸票,即使借款国连本带息全部偿还,我们也不过得到更多的纸票,而纸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兑换成实际财富,那就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只要纸票发行国超量发行,我们手里的纸票价值就会缩水,被文明地抢劫。
另外,即便现在还以金银做为货币材料,可是货币能否转化为现实财富,要取决于现实财富的多少,如果现实财富不足,货币越多,越反而无用,因为一部分货币就会转化为积累的金银,它们不再发挥货币的职能,即使拥有巨量的金银,我们仍然物质匮乏。
一个国家是否富裕,要看国民能消费的物质财富多少,这一方面取决于财富的生产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对财富的消费能力,前一因素取决于劳动方式,后者取决于分配方式。
一方面高喊“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值,那么试问,追求的到底是实体还是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