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的第一形态
(2014-03-27 23:53:23)
为叙述简便,从本文开始,“交换价值”一律简称为“价值”。
现在我们来讨论,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被表现出来的。
假定一定量的布匹与一定量的衬衣交换,如果忽略两物各自的数量,那行为的实质就是布匹与衬衣交换,现在我们要问,交换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在纯数学计算中,5可以和3+2交换,因为两者们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是数字。因此,两物交换意味着交换的两物从实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同质,所以一物等于另一物。
布匹与衬衣的使用价值并不相同,因此从使用性能来说,它们不能交换,要能解释它们所以能够交换,就必须找出它们共有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人类劳动,布匹与衬衣都是人类的劳动产品,从劳动产品这一角度来看,它们没有差别,所以可以互换。
从布匹与衬衣交换这一事实,还可以得知,织布劳动等于裁缝劳动,只要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那么所有的劳动都是相同的,即都是人脑,神经,肌肉的消耗,这种消耗一定体力与智力的劳动,被称为抽象劳动,从抽象劳动来看,织布劳动与裁缝劳动是没有差别的,具体劳动只是抽象劳动某种表现形式。尽管具体劳动的形式千差万别,可是作为抽象劳动,它们却没有区别,也正因为如此,不同形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正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如果把布匹与衬衣的交换写成等式,我们就得到价值的表现形式:布匹=衬衣。现在我们要重点讨论该等式。
该等式首先表明,布匹与衬衣的价值量相等,也就是两者消耗的劳动量相同。
可是这个结果是我们事后对商品分析之后的出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是看不到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我们看到的只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互换,商品的价值量不直接表现为劳动量,而表现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或者说,通过另一种使用价值来表现自己。这就是价值理论不容易理解的真正原因。
再回头看等式
布匹=衬衣。在这里,布匹表现出它具备价值是通过它可以和衬衣交换,因为价值本来就是通过交换才表现出来,布匹的价值通过什么表现出来了呢?衬衣,布匹由于和衬衣交换,所以它的价值通过衬衣表现出来了。
在这里,布匹的价值通过另一使用价值衬衣表现出来了,如果布匹与面粉交换,它的价值就是通过面粉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布匹与多少商品交换,它的价值就被多少商品表现出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价值,总是相对于与之相交换的商品而言的。如果布匹还和面粉,鸡蛋,面条等交换,那么它的价值只能这样说,相对于衬衣,它的价值是1件,相对于面粉,价值是10斤,相对于鸡蛋,价值是20个,相对于面条,它的价值是30把。
由此可知,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某商品的价值表现总是相对于另一种商品而言,它的交换价值被另一使用价值表现,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被称为相对价值形式。
在上面的等式中,我们是讨论布匹的价值表现形式,因为现在是以布匹为讨论对象,所以布匹的价值通过衬衣被表现了,衬衣的价值却没有得到表现,它在这里充当了等价体,等价体的作用就是表现商品的价值,布匹由于和等价体衬衣相同,所以表示出它有价值。可是衬衣自身的价值没有办法表现,因为它作为等价体,只能表现他物的价值,我们可以说一块布匹的价值等于一件衬衣,但不能说一件衬衣的价值等于一件衬衣,如同演员只能演他人,唯独不能演他自己,如果我们要讨论衬衣的价值表现形式,就必须把等式变成
衬衣 = 布匹,这样讨论对象就变成衬衣,等价体就变成布匹了。
在商品交换中,同一个价值分别在两种商品上存在,它既存在于价值被表现的商品上,又存在于充当等价体的商品上,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我们称其处在相对价值形式,表现他物的商品,也就是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我们称其处于等价形式。
可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彼此对立,价值形式是这两极的对立统一体,一物如果出于相对价值形式,就必定有另一物处于等价形式和它对立,同理,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必定有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与之对立。
布匹与衬衣交换属于直接物物交换,交换物除了各自的使用价值以外,没有别的社会职,这时候生产力还不发达,交换只是偶然发生,我们称这种价值形式为简单的价值形式,也称为价值形式的第一形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