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规律”的引申

(2010-10-02 13:36:02)
标签:

杂谈

“价值规律”的引申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现在可以把二者的关系简单的叙述如下:

  在使用价值量增加时,(1)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有可能增加,即劳动时间变长,劳动效率降低时,就是如此,因为动作变慢了。

                      (2)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也可能不变,只要劳动效率不变,就是这样。

                      (3)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即劳动时间变短。劳动效率提高时就是如此。

  所以,使用价值量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也和总价值量没有联系。

 

  我们再回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意思呢?

  在社会的平均技术条件和劳动强度下,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有朋友发问“什么是社会的平均技术条件和劳动强度",这个平均值如何确定。

  我们的回答是:这个平均值究竟是多少,对我们的理论分析来说,无关紧要。至于说如何得到这个平均值,那么现代科学技术早就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数学工具,概率统计学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并不是说,先要想当然的计算出某一个数据,然后以此为必要劳动时间。

  相反,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现场大量的数据采集后,经过数学分析后得出的数值。

  在我们现实劳动时也许感觉不到它,因为寻找这个数据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对于每个成员来说,似乎一切都是随机的,每天花费的劳动时间长短有差异,成员之间也有差异,可是,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可以看到,这些长短不一的数据会彼此抵消,从而出现一条中点,所有的数据围绕着这个点上下波动。

  这个中点就代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什么原因使每个劳动者花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呢?

  他们的技术条件或劳动强度不同,但是无论它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少,只要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必然会找出中等技术条件和中等劳动强度。

  这就是“社会的平均技术条件和劳动强度”,这都不是人为定出来的,而是经过统计得出来的数据。

 

  如果从社会范围内考察价值规律,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现在我们假设,市场需要1万件上衣,而1件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即价值量1小时.那么市场所需要的上衣总价值量就是1万小时。

  可是因为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人们都是盲目生产,结果生产了2万件上衣,照理说,它们的总价值量应该是2万小时。

  可是不对,市场只需要1万小时,所以,这2万件上衣的总价值量只能看成1万小时。

  虽然实际生产的确花了2万小时,可是市场却要强行把它看成1万小时。

  结果只可能是:上衣折价出售。

  如果市场生产的上衣数量不够,结果就相反。

  这就是为什么在市场经济的筐架内,商品的价格总是出现反复涨跌。

  因为既然是实行市场经济,生产者就不会专门统计市场的需求,然后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如果这样做,那就是计划经济了。

  市场经济里的生产者不会从整个社会范围内考察需求,所以必然出现一种盲目性,生产永远跟在价格的后面,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生产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如果不足,还需要多少也不清楚。相反,他们总是在商品折价时才醒悟生产过剩,到价格上涨时才知道需求大增。

  在市场经济里。价值规律总是强行为自己开辟道路。

 

  我们再假设有两个劳动者

  一个是裁缝,做1件上衣需要1小时。

  一个是鞋匠,做1双皮鞋需要10小时。

  现在,他们都需要彼此的产品。于是开始交换,可现在就出现了一点麻烦。

  鞋匠要花10小时才完成一双鞋。

  裁缝花10小时能做10件上衣。

  既然是等价交换,双方产品包含的价值量就应该相等。

  于是,1双皮鞋必须和10件上衣交换。

  可是鞋匠只需要1件上衣,裁缝也只需要1双皮鞋。

  那就意味着,9件上衣是不需要的。裁缝浪费了9小时的价值量。

  这就是交换产生的矛盾。

  因为人们的需要是根据使用价值的属性确定,可是交换却根据价值相等的原则实行。

  可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量的必然联系。

  所以,在使用价值量认为可以交换的时候,价值量认为不行,因为并不等价。

  二者价值相等的时候,使用价值认为不行,因为不能同时满足双方数量的需要。

  这说明,如果要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不能通过交换来实现,根据社会需要定量生产和直接分配,才是最合理的。

  很明显,在市场经济下无法做到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论土地价值
后一篇:货币的起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