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标签:
太原晋祠水镜台牡丹园圣母殿鱼沼飞梁 |
分类: 国内旅游 |
http://s14/middle/66fca7ebx93fa99eaa83d&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
10月22日我们来到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的晋祠。从火车站乘公交车直达晋祠,非常方便。
来到这儿就看见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在这些亭台楼阁前总有字迹苍劲的匾额、对联,感觉这真是一个文物荟萃之地。
http://s9/middle/66fca7ebx93fa997fd8f8&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11/middle/66fca7ebx93fa9a557c2a&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7/middle/66fca7ebx93fbec7adb6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5/middle/66fca7ebx93fbece5c13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16/middle/66fca7ebx93fa9b776b5f&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7/middle/66fca7ebx9410b9eaf30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往前走,有大片大片的牡丹园,要是春天这儿一定是万紫千红、牡丹争艳、草绿花香、虫鸟啼鸣的好地方。谁想这儿只是古晋祠以外的部分,是以晋祠为核心扩大建为晋祠公园的区域。
进入古晋祠的大门,满眼看到的是古木参天、大型的祠堂,楼台耸峙、泉水绕流。这儿是具有江南园林风韵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
公园介绍:“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著《水经注》。由此可见,早在1500多年前晋祠已有相当规模了。”后经“多次修葺和扩建,遂形成现在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公园以圣母殿为全祠主体,从东到西的中轴线上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圣母殿。南北又各有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它们都掩映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请顺着这条主线来看看晋祠吧。
http://s6/middle/66fca7ebx94108461f0b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晋祠的大门
http://s14/middle/66fca7ebx94108509e28d&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一进入公园就见古柏参天
http://s12/middle/66fca7ebx941085a264b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水镜台的后间
水镜台是戏台,在戏台的后间是演员化妆间,这化妆间正对公园大门。上面的匾是《三晋名泉》,两边的对联是:鸟语华咲有声有色文章
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
它的前面有两只铁狮,一公一母。据说男人可以开口大笑,女人则笑不露齿,这样你一定知道铁狮哪只是公哪只是母了吧。
http://s3/bmiddle/66fca7ebx9410aa155ab7&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
http://s2/middle/66fca7ebx94110a77027e&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水镜台的正面
http://s12/middle/66fca7ebx941087c7b4f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从侧面看就更清楚水镜台的结构
过会仙桥(一座小桥)就到了金人台。金人台就是有四个铁人或铁汉的台子。
四个铁人中以右上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 1097)所铸,溜光钲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造型独特,威武雄壮。左上的铁人为民国2年(1913年)补铸。 “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于是善男信女集资铸造,祈求“风调雨顺”,祈求村庄平安,立此金神用于镇水
http://s6/bmiddle/66fca7ebx9411526ed63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14/bmiddle/66fca7ebx941161c810a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金人台正对着对越坊
http://s2/middle/66fca7ebx941204625a2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对越坊
对越坊往前就是献殿。
献殿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 (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只有四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又省料,轻巧又坚固,四周槛墙,上置棂栅,外观雄壮又敞亮。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1955年按原式翻修,保持金代建筑特点。
http://s15/bmiddle/66fca7ebx94123db72c8e&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献殿全景(公园的图片)
http://s8/middle/66fca7ebx941271b69b78&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献殿
献殿的两侧是钟鼓楼
http://s3/middle/66fca7ebx9459bfe33c8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钟鼓楼
献殿正对的是圣母殿,但在二者之间有一座特别的桥:鱼沼飞梁。
这是一座向南北西东呈十字形伸展的桥。鱼沼是晋水第二泉,飞梁是说这桥是由石柱、木制斗拱与梁架承托起的石桥,它如鸟之双冀振翅欲飞。
鱼沼飞梁与圣母殿同时修建,仍保持原结构特点“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http://s14/middle/66fca7ebx946162ee1e8d&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鱼沼飞梁
http://s5/middle/66fca7ebx9477b7fc2114&690)" />
这张能更清楚地看到桥面是由石柱、木斗拱与梁架承托起的
http://s8/bmiddle/66fca7ebx958ffba49aa8&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
鱼沼飞梁前面活灵活现的狮子
圣母殿是中轴线的末端,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古柏荫森、庄严肃穆。此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102年修葺。圣母殿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前廊进深两间,显得极为宽敞。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实例。
http://s13/middle/66fca7ebx9461d517e3fc&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圣母殿
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十分宝贵。
圣母殿内有宋代彩色泥塑,有33位侍女泥塑身体丰满俊俏,脸庞清秀圆润,她们又因年龄和性格各异而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是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http://s7/middle/66fca7ebx9461d7a4c71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圣母像
http://s6/middle/66fca7ebx9461d82e24a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栩栩如生的侍女
在圣母殿的右侧有西周所植的柏树,距今有3000多年。此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至今古柏苍劲挺拔、浓荫疏影。柏树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它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
http://s5/middle/66fca7ebx9461dd90351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古柏的前端还有一棵柏树直立并似支撑着古柏,人们说这是古柏的女儿,她们与地面正好形成稳定的三角
在圣母殿的左侧有难老泉。难老泉出自悬瓮山的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据说现在流出的水已经不是泉水而是人引来的水了。
http://s4/middle/66fca7ebx9462617dbe63&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难老泉
公园内还有很多的楼、亭、桥、塔。。。。。
http://s16/middle/66fca7ebx95a4291f4d4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这棵古银杏树的树龄,至少在1200年以上。长势还如此旺盛,不容易(借用博友难忘新疆知青岁月的话,在此谢过。)
http://s5/middle/66fca7ebx95a421136a7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
http://s9/middle/66fca7ebx93fa997fd8f8&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1/middle/66fca7ebx93fa9a557c2a&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7/middle/66fca7ebx93fbec7adb6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5/middle/66fca7ebx93fbece5c13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6/middle/66fca7ebx93fa9b776b5f&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7/middle/66fca7ebx9410b9eaf30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6/middle/66fca7ebx94108461f0b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4/middle/66fca7ebx94108509e28d&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2/middle/66fca7ebx941085a264b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2/middle/66fca7ebx94110a77027e&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2/middle/66fca7ebx941087c7b4f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6/bmiddle/66fca7ebx9411526ed63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4/bmiddle/66fca7ebx941161c810ab&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金人台正对着对越坊
http://s2/middle/66fca7ebx941204625a2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5/bmiddle/66fca7ebx94123db72c8e&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8/middle/66fca7ebx941271b69b78&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3/middle/66fca7ebx9459bfe33c8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4/middle/66fca7ebx946162ee1e8d&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5/middle/66fca7ebx9477b7fc2114&690)" />
http://s13/middle/66fca7ebx9461d517e3fc&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7/middle/66fca7ebx9461d7a4c716&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6/middle/66fca7ebx9461d82e24a5&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5/middle/66fca7ebx9461dd903514&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古柏的前端还有一棵柏树直立并似支撑着古柏,人们说这是古柏的女儿,她们与地面正好形成稳定的三角
http://s4/middle/66fca7ebx9462617dbe63&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16/middle/66fca7ebx95a4291f4d4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http://s5/middle/66fca7ebx95a421136a79&690)" TITLE="山西行(二、太原晋祠
前一篇:山西行(一、恒山悬空寺)
后一篇:山西行(三、平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