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萧》中命运人性问题的思考http://s4/middle/66f9a1b6h75a7b5208843&690
萧萧是一个十二岁就已经盲目出嫁的姑娘,她的丈夫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子。萧萧既充当着妻子,又充当着姐姐的角色。她整日抱着小丈夫玩耍,照顾小丈夫的日常起居,还要帮着婆婆做家务。祖父笑话中自由的“女学生”激起了她心中的微澜。后来,萧萧和花狗产生了感情,在萧萧怀孕后,花狗怕承担责任逃跑了,萧萧为打掉胎儿到庙里吃香灰,到溪里喝冷水,但都无济于事。于是萧萧也决定逃跑,可是逃跑的当天晚上就被抓了回来,丢在了灶屋边,身处“沉潭”和“发卖”的境地。婆婆家找来了萧萧的伯父,伯父不忍心萧萧去死,再加上一时又无买主,所以萧萧幸运的留在了婆婆家。不久,萧萧因为生了个男孩重新被夫家接受。可是无知的萧萧在十年后居然抱着她新生的毛毛在屋前看十岁的儿子迎娶十六岁的儿媳妇进门。十年的轮回,又是一个萧萧诞生了!
在《萧萧》描述的封建世界中,女性对男方家而言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一个干农活儿的劳动力。萧萧自幼没有母亲,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捡狗粪挑野菜,出嫁后在夫家不但要照顾小丈夫,还要帮家中做事,生活和以前一样的苦涩。可是萧萧似乎并不觉的自己苦,她总能给自己找到乐趣。或者说萧萧是缺少理性的,无知的。
别的新娘在出嫁的花轿里都是“荷荷大哭”,萧萧不但没有哭,反倒是笑。萧萧太过天真,也因为从小没有母亲,所以,她不知道出嫁是怎么一回事,不关心自己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她什么事也不知道,更不会去反抗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这样的情景在萧萧看来,算是乡下的传统,这次轮到自己上花轿,不过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做了人家的媳妇,萧萧还像个孩子一样,做着捡铜钱,吃好东西的梦。
小说结尾写到“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虽然过了十年,但是萧萧仍旧怀着一颗糊里糊涂的心。她曾经羡慕过女学生,在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甚至想要和花狗私奔到城里,寻找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且当花狗不辞而别之时,萧萧甚至决定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逃跑。可是,这样的理想在婆婆一家重新接受她后完全消失了,萧萧最终没能抵得过封建意识的压制,不但与小丈夫有了个孩子,而且还高兴的看着和自己有一样命运的儿媳妇进门。对这样的婚姻制度,萧萧没有感到一丝的不合理。
从出嫁到自己儿子娶大媳妇,萧萧几经周折,但是萧萧活得很快乐,这种快乐是正是萧萧缺失理性和无知的体现。萧萧留在了丈夫家,没有被沉潭或是发卖,还有了两个孩子,看似很幸运圆满,实际上萧萧的命运是个悲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萧萧的命运一直在受别人和外在力量的摆布控制,在封建的的制度下,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更令人可悲的是,萧萧对这些没有一点意识,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看着无知的萧萧,可以想到那群与她有着不同命运的女学生,她们和男学生一起上新式学堂,读洋书,拥有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她们的出现,衬托出萧萧的盲目与无知,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萧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那就是萧萧没有受过教育,要改变她的思想是万分艰难的。
虽然这是个悲剧,但是沈从文表达的很温和。其中有对人物的同情,但绝对没有对湘西山村的任何嘲讽。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他追求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和《边城》中的翠翠一样,萧萧是个善良、美丽、淳朴的女孩儿,是自然人性的化身。
在刚嫁入新家的时候,萧萧白天带着小丈夫四处玩耍,晚上做着十几岁孩子该做的梦,书写着天真和美丽!
萧萧十五岁的时候,花狗对她产生了另一种心,整日着唱山歌,待听到萧萧小丈夫的回音后,立即找到萧萧。萧萧逐渐明白了花狗的心,终于有一天,萧萧变成了个妇人。这并非是萧萧不守妇道,而是因为萧萧在疯狂地成长,是不自觉的一种自然人性的要求。花狗的歌声则是湘西表达爱意的最纯朴的表现。
萧萧怀了花狗的孩子后,伯父对她的不忍心与婆婆家对她的宽恕都体现了农民纯朴的天性。
真、善、美的自然人性虽然是沈从文所崇拜的,但是他却保留了一种客观的态度。他知道,萧萧一类人理性的缺失是湘西多少年来文化的沉淀的结果,可是面对顽固的病因,他无法开出药方,它总会与现实产生些矛盾。
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理想的、自然的人性和生命是倍加赞赏的,但是却认为城市文化是一种扭曲的人性,他嘲讽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萧萧》中对女学生的描述就是体现:“她们穿衣服不管天气冷热,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到交子时才睡觉”;“她们在学校,男女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睡觉”。将农村与城市的人性做了鲜明的对比。
《萧萧》全文既散发着悲剧的气息,又闪烁着纯朴、善良、美好的自然人性的光辉。沈从文用平和的笔调描述整个故事,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从平和开始,又以平和结束。从容之中,让人对“命运”、“人性”产生无限感慨,拥有新的思考和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