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尚敬华:给一位妹妹的一封信

(2022-11-16 20:04:41)
标签:

教育


亲爱的妹妹,你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作为同龄人,我觉得虽然你是一名家长,但是我从内心觉得我们是一家人,为的就是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

你说孩子虽是我们的连接,但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还是存在不同,是有区别的。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对的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和学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教育更专业,更有针对性,但这也是针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却是孩子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确切的说是对孩子个性教育的主要场所。当然区别还有很多。我更觉得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更加密切的关系,很难说两者有哪些明显的界限,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不对的方面。

现在的教育更提倡家教共育,老师和家长的角色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的。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素质也在提高,教师和家长的互助合作关系怎样,也更能更直接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从这点出发,我建议您可以随时和我沟通交流,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孩子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作为我们合作的基础。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更不要觉得不可思议。

我也更期待和三(3)班各位家长的交流和联系。我个人认为,正是您对孩子的关注,才能深入的思考孩子的问题,这是好事;对老师而言,也是很荣幸的遇到您这样有责任心的家长。

其实我们的家长不乏存在这样的想法:孩子靠给老师,自己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我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是时代不同了,很多时候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人只有自己改变了,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因为不同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都会不同,现在的原生家庭复杂多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更是对孩子的影响不可磨灭,要知道这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的。很多原因已经不是依靠老师能力就能解决的,很多范围也不是老师就可以轻易改变的。比如: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少关爱,那么仅仅依靠老师微弱的爱和关怀,是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那么需要家庭成员的关注和侧重,去引导,去弥补,去改变。再比如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的多动症,仅仅靠老师的能力那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还需要家长的高度配合。当然这些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我更想表达的是,现在的学生的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情况,更需要家校共育,亲密合作。

学校也好,家庭也好,彼此不分轻重,只能说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或许这里面家庭教育更起主要的作用,例如:学生专注力不能集中的孩子,无法认真听讲,只靠老师的管理,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如果此刻家长不介入,只能亏的是咱自己的孩子;或许学校教育更起主要作用,例如:学生拥有了良好的自律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家庭教育就可以轻松一些,甚至这时候完全依靠学校教育也未尝不可。其实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孩子的本质是怎样的,孩子的习惯是如何的等等。

总而言之,是孩子的本身决定着如何抉择哪个更重要,更需要侧重,哪个角色更要付出多一些。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对孩子好。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实事求是。按孩子的实际去做就是最好的选择。既不能全盘否定:孩子是家长的,全靠家长去教育;也不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观点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全是正确的。

再说孩子的写作。我一直坚信,一个人如果有了写的欲望,那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地了的。目前您的顾虑是孩子不管怎么说都不写,这其实就是真实的学生学习场景。我觉得这是正常的。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我提倡大家写,只要他们乐于写,想写,我都会表扬,因为孩子们写作激情需要我这个老师去点燃。试想孩子们不想写的原因目前还是有很多的,您说的一些观点我很认同:读书少,写字慢等等。其实这就是关键的地方。每个孩子都不同,即使有些孩子读得不少,可是就不想动笔;你让他口头表达,他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落实到笔上纸上,却寥寥无几。

细细分析,这都是孩子的写作欲望没有那么强烈。一方面是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还没有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或者说写作的知识对于他们就是空白的,他们没有吸收到自己的脑海里,心里。你的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习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他们是匮乏的。

你说,你重新记起了日记,以身作则,就是想让孩子看到你的行为,也能主动地去写起来。我对您的这种做法很赞同,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做到了,摸索出了一些门道,才能更好地告诉孩子。我写一些东西,其实我也是想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老师还每日这样做呢,他们也可以去这样做。

当然我并不觉得我这样做了,就必须让孩子们每日写。孩子的压力,学习任务太重了,很多孩子还报名各种课外班学习,别说写的欲望了,就是学习的欲望都快被某些家长磨灭了。所以现在我的感受就是让孩子们写他们的内心,写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这更能让孩子们有话说,有话写,也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你问我如何调动孩子的写作兴趣。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吧,我谈谈我的感受。

语文最难的就是“写”了。语文的“写”融入了优秀文化的传承,语言的运用以及思维的创新等等,当然其中还包含有勇气,坚持力,意志力以及勤奋等个人品质方面的隐形的因素。不是一点二点就能解决完成的事情,这里面需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

其实还是回到之前孩子的根本问题上——孩子本身。你结合孩子的综合特质,可以分析他不想写的原因。或许是懒于动笔,或许是意志力不强,或许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他而言没有深刻感受。其实我觉得如果你深入观察自己的孩子,从中找到症结,再对症下药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的方法激励孩子,点燃孩子“写”的欲望。

你比我占有的优势是:你可以只针对你家孩子,不用考虑大多数孩子的情况;方法可以灵活选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主动创造环境,去加强孩子写的激情。比如你可以让孩子表达,你代笔而写,与孩子合作完成;你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外出,用亲身感受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而鼓励孩子去表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我想你会知道怎么去做的。

你说到了“摘抄”。其实这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些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的,打动人心的东西都是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表达。有位朋友说过:“好文章一定是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我很认同这句话。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不积累好词好句,而是觉得我们需要在积累优美语句的同时,也要关注触动内心的情感。我深信:一件触动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事件,即使是用很普通的语言也能发出强烈的光,吸引读者,甚至打动读者,让读者读着读着掉下眼泪。

你说量变会发生质变,这是永恒的道理。现阶段确实需要孩子们大量的阅读,积累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行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可以开启我们大脑的语言系统,让我们灵活的选用需要的文字进行表达。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看到的。

对于写作的思路而言,我们之前是固定一些格式,但是我发现这样会限制孩子的写作思维。固定的格式是针对那些有困难不会写的孩子所想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更提倡让孩子随心而写,按照他的想法,按照他的思维去抒发表达。我总认为一个正常的学生,情感丰富的孩子,在“写”这方面是存有天赋的。要允许孩子,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套用格式会限制思维,我不是很建议。

关于你说的列提纲。我确实这段时间想往这方面的引导。课堂上习作单元我也是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孩子们网课时,听讲注意力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我不得已才想到这个列提纲的方法。但是列提纲的内容是六年级学生才要学习的内容,目前我只能降低难度,找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尝试。孩子们学习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对这种方式很新鲜,也可以说是类似的列提纲吧。我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感觉写不是那么可怕,有个骨架呈现,也可以组织成文。或者说对于孩子们而言,先要有个整体的框架,在给它添枝加叶,也是一种写作手段。第二是,目前孩子们的作业量还是不少的,既要照顾一些孩子,还要保证所有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也只能让孩子们选择这样的方法去表达,降低写作的难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总之,我觉得“写”是需要思考,需要给孩子们铺好路,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占有学习资源,写作素材,再加上源源不断的阅读书籍,积少成多,才有可能达成实现。我觉得“读”是往体内的“输入”,“写”是往体外的“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达成,才可能有“写”的可能。读的少,是最根本的限制,你说对了。

“写”这方面的要求急不得。我们只能一点点的去点燃,去激励孩子们。只有我们把孩子的写作积极主动性提升起来,那么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不管是写作,还是你说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一样的, 想想我们上了20多年的学,最终要学的是什么?那就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技巧,学习的方法。

如果您想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轻松很多。学习方面我们告诉孩子们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做好引导的角色就行。这样才能让孩子去发明,甚至是去创造。这才是现在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当然前提是孩子的品德是没有问题的,是优秀的。

你说不想让孩子走弯路,其实作为老师也好,作为家长也好,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啊!可是人的成长奠定了在一定的阶段,孩子他必须要去面对或者去承受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在那个阶段,我们大人只能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要做好这个准备。或许你会问我:这是孩子的什么时候?那就是青春叛逆阶段。

你说的教育孩子就是需要多交流,这是很好的观点。其实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就是关系。关系处好了,很多事情都能发生改变。夫妻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都是这样的。你和孩子的关系,亲密程度,直接决定着将来你们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在这里不再多分析。

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不拿孩子随意攀比,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进步,侧重孩子的品行教育,孩子无论走多远,他的将来一定不会差。

千万不要被一些错误观念左右了自己。有些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人生很长,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不能说 “起跑线”就是孩子的幼儿或者是小学一年级的阶段。我们脑中既要树立孩子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不能焦虑只关注孩子的幼儿或者刚入学的时候;也不能其他阶段不闻不问。阶段不同,任务不同而已。培养好孩子的各种习惯,再配上该有的品质,比如意志力,乐观的态度,坚持力,担当,责任感,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等等,针对孩子本身去思考,去琢磨,我相信孩子们会更优秀的。

总之,今日看到你的文字,我很感动,更为激动。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希望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未来的路很长,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我们既是母亲也是朋友,希望我们一路同行,共同守护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最后欢迎你有问题随时和我沟通,我也喜欢和大家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一起进步吧。

尚老师

20221116日星期三

偶有帮助  常常疗愈  自得其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