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敬华:平衡术
(2022-07-08 09:31:56)分类: 生活感受 |
最近总是在想一件事,如果我能发明平衡术就好了,这样就能如同古代的英雄豪侠一样,遇到哪位亲朋好友遭遇了不公,不平,委屈,伤害啥的,我就能及时救场,帮助大家平衡内心的痛楚,调整大家的心态,哈哈,颇有大侠救世的感觉。想想就很美好,我于是绞尽脑汁,这两天来一直在思考,在想,甚至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总觉得可以有很多的路径直达,可是一个念头出现在了脑海里,与其写出这么多的方法,到头来他们还要去想,有哪些,用哪些?似乎有点费事啊,于是思维又陷入了困境。我发现我这个人有时候就是一时的灵感,这种感觉如同流星,转瞬即逝,如果不快速抓住,过后就再也想不起来了。就在这个灵感出现之时,我脑里出现了六尺巷的故事。诗文如下: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一遍一遍的读着这个信文,说不出的感叹,心中五味杂陈,对张英的敬佩。仅这一小事,便确定了平衡术的内涵—大局观,价值观,人品观。
大局观:在人生长河里,又有哪个人能长生不老?人生本就苦短,每个人而言也不过是一个个的微小不能再微小的生物体,纵观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没有哪个人能不趋向灭亡,在本就没有回头路的人生道路上,对于那些带给我们不幸的人和事,怎能有“闲情逸致”去查看,留意甚至让其占住我们全部的精力呢?在大局当前,自己本就微乎其微,更何况那些生命中的过客,还有那小的都不算的人和事呢,本就不值得一提啊!
价值观:在遭遇了众多的不公中,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我却对罗大伦博士的一件小事深深的触动了。他在讲他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一个小朋友对罗博士说:“你是大笨蛋。”当时罗博士很生气,也回怼了对方。回家之后,罗博士告诉了中文系当教授的父亲,父亲却对他说,下次对方再说你的时候,你就告诉对方,我是大笨蛋,我是特别笨的大笨蛋。你看看对方还能说什么?罗博士按父亲说的做了,对方那个小孩瞪着惊讶的眼睛,哑口无言。我看后也效仿过,还别说,效果不错。价值观不同的人怎么能正常交流呢?古人还说过: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其与牛弹琴,还不如改变自己,顺其尔尔,又有何妨!
人品观:我始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什么?尤其是在自己昏暗的那几年,思考地更加深入。想来想去,否定来否定去,最终觉得人活着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人品,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曾写道“赢得生前身后名”,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名声。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里,接触了一些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大家的聊天中,更加体会到了这一观点。好的名声,带给的是自己的心安,带给家族的荣耀,故有“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等等,当然不是为了追求荣誉而做的,我更想强调的是“心安理得”的美好境界;甚至在人去世后,大家也尽量的不太诉说生者之前的不是,称之为“死者为大”等等。假如死去,仍被世人诟骂,指责,想想这个人的一生是有多么的悲惨,即使死后,心岂能安?好人品是人生修炼的终极目标。
大局观,价值观,人品观,这就是平衡术吧。如果想明白了,还有什么是想不开的呢?再次感谢那些影响过我情绪变动的人和事,带给我灵感,与大家分享心得!真好!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