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缠中说禅 |
缠中说禅_精华图解
阅读:37202014-09-29
20:02
标签:股票
缠中说禅_精华图解(转自互联网)
X

缠论理论(1):关于《缠论》
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
1、以股市为基础。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以阵地战为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以禅破缠,上善若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以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
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
1、以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即为“缠中说禅”。
三、《缠论》的本质
分为两个部分:
1.形态学。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2.动力学。任何涉及背驰的、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
3.两者的结合。
注:截止目前尚没有任何涉及成交量的分析或者说明,或许这也正是体现了价格包容一切市场信息的原则。
四、学习《缠论》的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
缠论理论(2):分型
一、基本概念
底分型(如图②):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分型的)顶:顶分型的最高点。 (分型的)底:底分型的最低点。
二、分型结构的心理因素分析
http://s7/bmiddle/001gtsshzy6Mqe4bdMWb6&690
以顶分型举例说明。 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三K线模型(如图①):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
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缠论理论(3):K线的包含关系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5WWM2ca&690
一、基本概念 K线包含关系(如图①):指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 非包含关系的三相邻K线完全分类(如图②):分为四类——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http://s12/bmiddle/001gtsshzy6Mqe7ftNh1b&690
二、应用规范 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如图③):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http://s14/bmiddle/001gtsshzy6MqefQtPL0d&690
K线合并方向: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第n根K线的高点大于第n-1根K线的高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第n根K线的低点小于第n-1根K线的低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K线包含关系的顺序原则: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3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由此得出K线包含处理方法:
1、合并方向的确定:1和2无包含,2和3有包含,若2比1高则取向上包含;若2比1低则取向下包含
2、合并高低点的确定:若向上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高为高点,低点最高为低点;若向下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低为高点,低点最低为低点。
3、合并顺序的确定:2和3有包含,先合并2和3得出新的K线,再与4比,若有包含则继续按此三个步骤合并。
三、分析理解
一个实例:如图④,中间K线A最长,似乎和前后有“很多的包含关系”,但正确的处理应该是:A2先和A合并,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合并后的新K线和A3还有包含关系,那就继续合并,仍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
http://s3/bmiddle/001gtsshzy6MqehXDzQ42&690
一、基本概念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笔的意义就是忽略掉相邻的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如图①就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图②顶和底之间共用一个K线,图③只有顶和底,中间没有其他K线,都不算一笔。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http://s16/bmiddle/001gtsshzy6MqenM5Ur6f&690
http://s8/bmiddle/001gtsshzy6MqeoULNt37&690
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应用规范 笔的规范要求:
1、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
2、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3、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
划分笔的步骤:
1、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2、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图④)。
3、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
三、分析理解
一个问题: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
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缠论理论(5):线段
一、基本概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①②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roNf41a&690
线段破坏(如图③④):其基本形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注:这里的形态是不充分的)。http://s7/bmiddle/001gtsshzy6MqesqA2qd6&690
二、应用规范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划分的标准:
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没有缺口:找顶分型)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有缺口,找顶分型下来的底分型) 线段划分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三、分析理解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uGSW63a&690
一个实例:如图⑤,6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是;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
缠论理论(6):中枢
http://s6/bmiddle/001gtsshzy6Mqex3tbL05&690
http://s14/bmiddle/001gtsshzy6MqexgmOVfd&690
一、基本概念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也即三条连续线段所重叠的部分。如图①是上-下-上型中枢;图②是下-上-下型中枢。 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再定义ZG=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如图③。 二、应用规范
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首先,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
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span>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span>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span>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三、分析理解
http://s4/bmiddle/001gtsshzy6Mqezb9lxf3&690
1、走势中枢的延伸(如图④):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 ZG]有重叠。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
2、走势中枢的新生(如图⑤):即形成趋势。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span>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
http://s2/bmiddle/001gtsshzy6MqeArDI571&690
3、走势中枢的扩展(如图⑥):即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前DD;后DD=<</span>前GG。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http://s8/bmiddle/001gtsshzy6MqeBS6of57&690
缠论理论(7):走势 一、 基本概念: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均可分为两类:盘整和趋势。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二、应用规范:
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简言之,就是“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这句话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这就是“不患”而有其位次。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一、 分析理解:
问题一:为什么“走势终完美”列为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
答:因为“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这最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技术分析最基本的东西,其哲学和灵魂都在此,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了?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下跌”的结束,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而后两种走势,对于多头来说,都必然产生利润,唯一区别,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如果在市场中能找到一种百分百确定的赢利模式,那就是最伟大的成就了,至于大小、快慢,可以继续研究出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问题二:是否可能在某级别存在这样的走势,不包含任何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图形上的“向上+向下+向上”或“向下+向上+向下”都必然产生某一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没有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图只意味着在整张走势图形上只存在两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下后永远向上,或者一次向上后永远向下。要出现这两种情况,该交易品种必然在一定时期交易后永远被取消交易,而这里探讨走势的一般情况,其前提就是该走势可以不断延续下去,不存在永远取消交易的情况
缠论理论(8):力度
一、 基本概念
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次相交结束与后一次相交开始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所形成的面积。
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次相交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


缠论理论(1):关于《缠论》
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
1、以股市为基础。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以阵地战为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以禅破缠,上善若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以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
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
1、以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即为“缠中说禅”。
三、《缠论》的本质
分为两个部分:
1.形态学。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2.动力学。任何涉及背驰的、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
3.两者的结合。
注:截止目前尚没有任何涉及成交量的分析或者说明,或许这也正是体现了价格包容一切市场信息的原则。
四、学习《缠论》的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
缠论理论(2):分型
一、基本概念
底分型(如图②):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分型的)顶:顶分型的最高点。 (分型的)底:底分型的最低点。
二、分型结构的心理因素分析
http://s7/bmiddle/001gtsshzy6Mqe4bdMWb6&690
以顶分型举例说明。 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三K线模型(如图①):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
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缠论理论(3):K线的包含关系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5WWM2ca&690
一、基本概念 K线包含关系(如图①):指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 非包含关系的三相邻K线完全分类(如图②):分为四类——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http://s12/bmiddle/001gtsshzy6Mqe7ftNh1b&690
二、应用规范 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如图③):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
K线合并方向: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第n根K线的高点大于第n-1根K线的高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第n根K线的低点小于第n-1根K线的低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K线包含关系的顺序原则: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3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由此得出K线包含处理方法:
1、合并方向的确定:1和2无包含,2和3有包含,若2比1高则取向上包含;若2比1低则取向下包含
2、合并高低点的确定:若向上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高为高点,低点最高为低点;若向下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低为高点,低点最低为低点。
3、合并顺序的确定:2和3有包含,先合并2和3得出新的K线,再与4比,若有包含则继续按此三个步骤合并。
三、分析理解
一个实例:如图④,中间K线A最长,似乎和前后有“很多的包含关系”,但正确的处理应该是:A2先和A合并,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合并后的新K线和A3还有包含关系,那就继续合并,仍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
http://s3/bmiddle/001gtsshzy6MqehXDzQ42&690
一、基本概念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笔的意义就是忽略掉相邻的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如图①就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图②顶和底之间共用一个K线,图③只有顶和底,中间没有其他K线,都不算一笔。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
http://s8/bmiddle/001gtsshzy6MqeoULNt37&690
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应用规范 笔的规范要求:
1、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
2、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3、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
划分笔的步骤:
1、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2、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图④)。
3、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
三、分析理解
一个问题: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
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缠论理论(5):线段
一、基本概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①②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roNf41a&690
线段破坏(如图③④):其基本形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注:这里的形态是不充分的)。
二、应用规范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划分的标准:
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没有缺口:找顶分型)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有缺口,找顶分型下来的底分型) 线段划分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三、分析理解
http://s11/bmiddle/001gtsshzy6MqeuGSW63a&690
一个实例:如图⑤,6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是;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
缠论理论(6):中枢
http://s6/bmiddle/001gtsshzy6Mqex3tbL05&690
http://s14/bmiddle/001gtsshzy6MqexgmOVfd&690
一、基本概念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也即三条连续线段所重叠的部分。如图①是上-下-上型中枢;图②是下-上-下型中枢。 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再定义ZG=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如图③。 二、应用规范
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首先,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
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span>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span>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span>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三、分析理解
http://s4/bmiddle/001gtsshzy6Mqezb9lxf3&690
1、走势中枢的延伸(如图④):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 ZG]有重叠。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
2、走势中枢的新生(如图⑤):即形成趋势。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span>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
http://s2/bmiddle/001gtsshzy6MqeArDI571&690
3、走势中枢的扩展(如图⑥):即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前DD;后DD=<</span>前GG。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http://s8/bmiddle/001gtsshzy6MqeBS6of57&690
缠论理论(7):走势 一、 基本概念: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均可分为两类:盘整和趋势。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二、应用规范:
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简言之,就是“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这句话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这就是“不患”而有其位次。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一、 分析理解:
问题一:为什么“走势终完美”列为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
答:因为“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这最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技术分析最基本的东西,其哲学和灵魂都在此,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了?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下跌”的结束,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而后两种走势,对于多头来说,都必然产生利润,唯一区别,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如果在市场中能找到一种百分百确定的赢利模式,那就是最伟大的成就了,至于大小、快慢,可以继续研究出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问题二:是否可能在某级别存在这样的走势,不包含任何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图形上的“向上+向下+向上”或“向下+向上+向下”都必然产生某一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没有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图只意味着在整张走势图形上只存在两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下后永远向上,或者一次向上后永远向下。要出现这两种情况,该交易品种必然在一定时期交易后永远被取消交易,而这里探讨走势的一般情况,其前提就是该走势可以不断延续下去,不存在永远取消交易的情况
缠论理论(8):力度
一、 基本概念
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次相交结束与后一次相交开始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所形成的面积。
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次相交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学习一下逻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