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采石矶

标签:
旅游文化图片 |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家人们提议去马鞍山采石矶转转,我们就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二天早上7点半从宣城出发,用了1个半小时,到达采石矶。
我们夫妇过了65周岁,免了门票,妹妹与姝夫买了半价优惠票。
其实,我们子妹,曾来过采石矶,特别是我妹妹想通过这次旅游,回味年轻时游玩采石矶的点点滴滴,我来过采石矶四次,这次随大流,陪她们走走。



这次距我最近的一次来采石矶,也有十四、五年了,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大门移至了西边,修建了大型停车场,公园内新建了一些湖亭和人文景观。
给我最深的就是新建的太白楼,它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鳌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

这开太白楼后,我们来到了林散之艺术馆。艺术馆由主馆、副馆、学术厅及墓园四个部分组成。步入馆内,便宜有翠绿的墨池映入眼帘,似有墨香阵阵扑鼻,使人心生许多感慨。向右弯便是一百多米的碑廊,黑色花岗岩制成的书碑镶嵌于上,“草圣”林散之的楷书、篆书、行书、草书映入眼帘,我虽然是书法的门外汉,但通过看热闹,也能感触到林散之书法的遒劲和飘逸。主馆内陈列了林散之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百余幅,其中,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整张丈二宣纸,45平尺,通篇用枯笔写成狂草,功深力到,挥洒自如,享誉海内外,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7米多长的手卷“江浦春图”,画的是江浦县人民兴修水利一景,画中有600多人,30多条牛,40余头驴,50多间房屋,木船20多艘,轮船2艘,形态各一,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透着蓬勃的活力,让人赞叹不已。



副馆主要陈列先生生前常用的印章、物品及其老师、友人们的作品。
院内四季常青,除茂密的翠竹,还有一些松柏,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
出林散之纪念馆,我们径直来到采石矶。在古代称牛渚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因集“雄、奇、秀、险”于一身,被誉为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的美称。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唐代诗人李白诗意为灵魂,以“翠螺出大江”的临江绝壁景观和锁溪河、滨江湿地风光带为主要载体,景区内有“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国保单位“太白楼”、状元福地“三元洞”和林散之“江上草堂”等特色景点。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太白楼游人士子,登楼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三元洞,又称三官洞,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洞很小,也很浅,因在维修,无法下洞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