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祁门历溪村

标签:
旅游文化图片 |
今年10月国庆期间,我妹妹、妹夫邀请我们夫妇一道出游,本打算先游祁门县境内国家级AAAA景区牯牛降,在海拔1727.6米“牯牛大岗”上,欣赏雄、奇、险、秀、幽、妙于一身琦丽风光。当车盘行至祁门县牯牛降南大门时,见一道道铁丝网将大门封死,我们只好悻悻离去,车继续顺山而下,向东南方向行驶,到达祁门县的一个古村落——历溪村。
我们把车停好后,径直朝村里走去。在村口,我们遇见一座单孔的古石桥,两侧的桥身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在阳光的映衬下,小桥流水好像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历溪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村中古木林立,植物丰茂、水源充沛、民风古朴,众多人文景点如:镇南祠、合一堂、王典墓、舜溪桥、明清古民居,如大珠小珠散落村中,错落有致的千年古树林是华东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古树群,这里有古樟、银杏、红楠、香枫、黄檀等名贵树种,其中,一株千年古樟,冠如华盖,胸围需要6个人手拉手才能抱的过来。古树林与川流不息的舜溪河映带左右,环抱古村,形成了天然的大氧吧,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步入这座古老的村落,穿梭在民宅小巷间,有一些老房子虽已坍塌损坏,但总体保存还算完好,飞檐画角,斑驳古墙,既有历史的沉淀,也看得见岁月的风霜,千年之下,隐约可见那种深深的文化仍在流淌。



历溪还是国戏剧活化石“目连戏”的发源地,目连戏以“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在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改编目连戏本,借戏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风气,目连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溪村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品种多,质量好,医与药相辅相成,造就了许多名医。明清时期曾出过19位御医,成就最高者当数汪机、徐春甫、王典、汪宦、陈嘉谟、江之迈等,历溪一直被人们誉为“中国御医之乡”。村中的镇南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纪念明嘉靖年代大名鼎鼎太医王典而修建。
历溪,又是祁门红茶的主产区,其条型紧细,嫩度明显,长短均匀,色泽润,香味高浓,具有“果糖香”。我们在游玩的同时,跑到茶农家里买了两斤祁红。
不知不觉得,我们在村里玩了2个多小时,太阳西下,我们和其他游客一道站在村中的小桥上欣赏风景,突然,一股来自小脊山的风,抚慰着即将归去游客的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