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的城市阅读空间

标签:
文化杂谈图片 |
清朝重臣、大学士张廷玉盛赞:“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之旧族首梅氏”。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西汉在此设丹阳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路治所,先后被称为宣城郡、宣州、宁国府。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任宣城太守,也是诗人梅尧臣、数学家梅文鼎、商人胡雪岩及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的故乡。更因谢脁、李白、白居易、杜牧、韩愈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文风昌盛,历朝历代较为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
在现代,宣城各中小学都开设了乡土教材课,书法、绘画、诗歌、戏曲等课外教育十分丰富,宣城老年大学在优美的宛陵湖畔建设了新的学校,占地30余亩,开设90个班。


市内有两个大型图书馆和一个博物馆,现又在一些小区开办了公益的读书场所,幸运的是,我居住的大院外就开设了“宛陵城市阅读空间”,出了大院门就可到阅读空间里去读书,那里面的书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科幻、童话、连环画、工具书和理论书。人们还可以在此办理借书证,将书带回家阅读。
我来来去去,看到在阅读空间里读书的人还是很多的。到晚上,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来读书的更多一些,空间里还定时播放动画片,受深小朋友的喜爱,但有少数家长在一旁看手机,我想,这对小朋友阅读还是有影响的。
成年人读书,还是年轻人居多,老人较少,说明年轻人的求知欲还是很旺的,我偶然也进去读读书。

“城市阅读空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明进程,更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希望她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