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扬州个园记

标签:
旅游文化图片 |
在饭店与战友告别后,我们径直将车开往个园,这段路不是很长,但很堵,到个园用了将近1个小时。到达个园后,附近的停车场,车已停满,我们的车只好向前行驶,大概走了3里多路的样子,在一拆迁区域开设的临时停车场将车停下,我们折回步行至个园,已是下午3点50分。
我们买好门票,依次进入个园。整个园子面积不大,约30000平方米,但人很多,超出想像,有的路段出现人挤人现象,根本走不动。
个园与拙政园,颐和园,留园齐名,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典型的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杰出代表。园内种满了竹子,因竹叶形状与“个”相似,取名为个园。园内运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以十二生肖石象征春天,太湖石象征盛夏,黄石烘托群山连绵的秋天,洁白的宣石突出冬天积雪未化的寒冷,形成了独特的风景,体现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被称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孤本。在此看到宣石的介绍,产于我们宣城,而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



我们从北大门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品种竹观赏区,穿过水榭楼阁、盆景与兰园,从“幽邃”门洞进入,步十余米,向东转,来到用太湖石垒起的夏景假山区,在周围转了转,见一座七楹长楼,楼中扁额书写“壶天自春”四个大字,楼的东边是用黄石垒起的秋景,小楼将夏秋两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故得名“抱山楼”,
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走出抱山楼向南行60米,来到个园中心宜雨轩,这是一座面南而建,东西三楹,做工十分考究的建筑,它是四面厅,南面设落地长窗,其他三面半窗,(据说窗上玻璃当时还是从法国进口的),四面有环廊,廊前雕栏,东西两边设美人靠坐凳,是过去的主人延宾待客之所。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我从宜雨轩门口向室内张望,一堂橄榄文饰的老家具,暗红的色泽还传递着旧时的典雅,精制的雕工也在诉说曾经的奢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