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2021-01-27 13:58:16)
标签:

旅游

文化

图片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我们市郊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山,叫柏枧山。距市区约20公里,景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根据《辞源》称其“溪谷深邃,峰岩回曲,山水秀美,甲于江南”。其中“柏枧飞桥”最为有名,是古宣州十景之一,历代题咏颇多,如:“桥亭架壑俨雄关,一线丹梯未易攀。千尺清泉万仞壁,飞云岩似此溪山”。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梅清绘有《柏枧山图》并有诗云:“危栈山腰断,飞虹渡半天。路惊侵虎豹,人喜入云烟。彩瀑孤筇倚,丹壶大界悬。一声岩下啸,分与万峰传。”

早在晋代,就有贤士瞿硎先生在此隐居。唐宋时期,人们探揽胜的脚步不断地在这山间回响,明清时更成为游览胜地。

19996月,浙江临安昭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拟投资600万元开发柏枧山旅游资源,这是当时宣州乃至安徽省第一个外来旅游开发项目。后因当时杨林乡政府所承诺的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昭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资金也没有跟进,就抢在“十·一黄金周”开业,一个黄金周门票收入就达12万元,该给当地老百姓的补偿也末兑现,引发老百姓不满,导致林权纠纷,老百姓采取断路过激行为,使柏枧山旅游开发夭折。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柏枧飞桥)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山峦叠嶂)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用相机拉近的一个山顶)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用相机拉近的一处山顶观石) 

20201114,天气晴朗,冬暖如春,我叫上妹妹一家去柏枧山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在天然氧吧里洗洗肺。

上午9点半到达柏枧山。柏枧山景区分东沟、西沟两个景区,我以前多次去过西沟景区,建议他们去东沟景区转转。将车在村口停好,走过柏枧飞桥,迎着太阳向前走。当我踏上柏枧飞桥的时候,再也感觉不到6年前走过飞桥快感,那时是一座依崖跨瀑架设老拱型木桥,悬空在两山300多米高的腰间,桥的护拦、岩壁爬满青藤、枝蔓,向下望,一条涓涓细流通过木桥流入柏枧水库,在青山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如今的飞桥,却是一座水泥桥,显得平淡无味,无论是在桥上,还是在桥的边缘,再也找不到“会当凌绝顶”之感,沟壑长满了杂树,溪流也见不到,只能听到湍湍的流水声。

我们一行5人循着平坦的山道而上,边走边看,边看边聊,一路浓荫匝地,奇峰怪石,飞瀑碧潭,成片的竹海,茂密的森林,山深风静,耳边不时地传来鸟鸣声,它久久地回旋在树木的上空。极目远眺,群山莽莽,此起彼伏,逶迤跌宕,天际一片湛蓝,轻云飘拂,动静相宜,偶尔在崖石旁不时地看见盛开的映山红,这是冬天里释放出春的气息。越往上走,道路越来越崎岖曲折,在一片乱石滩上我们停住了脚步。因为山太高,海拔900多米,主峰海拔999米,体力所限,上山又没有路的,又十分陡峭,只能“望峰兴叹”,奇峰奇景在山顶之上肯定是有的,我用老掉牙的相机拉了一个山峰上露出几个石块,算是到此一游。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进入乱石滩无路可走)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清清的山泉)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蛇形石)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冬天里盛开的映山红)

我们从原地返回,偶见一些自驾游的人,大赞其美景为秀逸奇谲,野趣天然。

1240分,我们返回到村口,选了一农家餐厅就餐,就在他们点餐等待之机,我端起相机,跑了2里路,来到被称为“柏枧瑶池”的柏枧山水库。

中午,阳光透过轻轻薄雾,直射而下,水面波光粼粼,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水是那么的绿,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水又像一面镜子,映出青色雄伟的群山。山上的树木与红瓦白墙相间,水边的树木红黄相间,恰似“七月流火”,光彩异常鲜艳,抬头望望,白云点缀蓝天,平视远方,群山起伏连绵,多情的秋让人浮想联翩,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我欲醉欲仙,快速用相机记录这良辰美景。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柏枧飞瀑)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柏枧水库)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柏枧山水人家)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柏枧秋色)  

柏枧山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人文景观。据历史资料记载,有很多名人雅士游历柏枧山时都留有摩崖石刻,仅明神宗时宁国知府、理学家罗汝芳的题刻就有7处。可惜,由于茂密森林的覆盖,我们走马观花式游览,这些历史遗迹没有看到。

这里还是中国梅氏的发源地,素有“宣城一枝梅,梅花遍地开”之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梅氏大多源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北宋以后,宣城梅氏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名人辈出”,成就璀璨耀眼。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的梅尧臣;有《字汇》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梅膺祚;有精研天文历算、中西贯通,创立“宣城数学派”,被公认当时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的梅文鼎,康熙皇帝亲书“绩学参微”以赐;有“明清两代山水画写生之领袖”之誉梅清,他的《黄山十九景图》、《黄山图》、《黄山炼丹图》、《西海千峰图》、《宣城二十四景图》、《敬亭烟雨图》等分别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现代画家黄宾宏、张大千、汪采白、刘海粟、赖少其等,都受梅清影响。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深山人家)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茂密森林)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高山茶园)
不识柏枧真面目只缘没到此山中
                                                                 (成片竹海)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听村民介绍,柏枧山上有一天坑,也非常壮观,由于山岩陡峭,一般人是无法攀登上去的,我感到非常可惜,我十分期待于有眼光的战略投资者,能再次来到柏枧山,进行系统地开发、利用,让人们轻松地饱览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随赋诗一首:

    《柏枧山览胜》

    古木庇依如作画,万端峭壁瀑龙潭。

    红尘喧躁峰峦阻,鸟语声声入涧瀍。

    瑶水清泉酬美景,天边一片碧云寒。

    不知柏枧真眉目,缘是没来山此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