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宣城韩愈文化园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入冬以来,我们宣城一直笼罩在阴霾里,不是在阴雨绵绵里就是在雾霾中,好在雾霾不像北方那么厉害的让人窒息,却也让人有某种压抑感。
也许接近猴年年尾,为迎接鸡年到来,老天终于放晴了。我在帮助夫人洗涤、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家务劳动后,背起相机,再次去敬亭山南麓韩愈文化园走一走,亲近大自然,重温一下历史,摆弄一下相机,用影像记载人文风景。
韩愈文化园是宣城市结合敬亭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
韩愈出生于一官宦之家,唐代宗大历3年(768年)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3岁时便逝世。韩愈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韩愈7岁时读书,言出成文,13岁时就能写文章
安史之乱后,长兄韩会仙逝,韩愈于大历16年(781)随寡嫂郑氏百余人举家南迁宣城(时称宣州)避乱,以宣城的祖业为生活来源,客居宣城敬亭山下。至贞元2年(786)入京求官,韩愈在宣城度过了从14岁到19岁这一段青年时光。韩愈诗作中,反映这一时期的诗歌多达20多首。19岁到京城,期间又回到过宣城一次,宣城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在他后来的诗文著作中亦多次提起。
当今的人们只能在历史文献寻找到韩愈草堂的斑驳记忆。敬亭山下的韩家庄韩氏后人是口口相传的唯一线索,后唐建立的圣贤祠、三贤祠等遗迹无存,只能在宣州志书中看到,明代嘉靖年间,敬亭山建有“唐昌黎韩先生之祠”,在祠左里许地方立有“昌黎别业”碑刻,刻有明代文人邹守益的《韩公别业碑记》。
韩愈文化园实际上就是借用韩愈的名声打造了一张宣城旅游名片。文化园不惜重金为韩愈铸造一尊青年时代巨大铜像,建立了韩愈纪念馆,陈列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文字图片资料、影印抄本、用声光电制作全景韩愈历史生活片断。
整个文化园占地面积18.2公顷。包括人文景观区、山水景观区、自然景观区三个分区组成。
文化园沿着敬亭山脉山势与水势修建。我站在韩愈雕塑旁,眺望远处,敬亭山脉起伏宛蜒,重峦叠嶂,与连绵不断的林海并相辉映,五彩缤纷的群山将主峰环抱。近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淡淡的阳光下,湖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偶尔有几只水鸟在湖面上嬉戏追逐、轻轻荡漾。
我沿着环山公路,走进了宛陵口水库,有几个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搏击,我很佩服他们勇气。一位刚从水中起来泳者告诉我,“你来晚了,大批冬泳爱好者已经上岸走了,冬泳壮观场面今天你是拍不到了,等明天中午1至3点来,这段时间比较集中,其他时间都是零零散散的”。我说了声“谢谢”,将相机对准水中游泳爱好者,拍下了这张非常漂亮的照片。
转眼间,西天的一抹晚霞已经融进暮色之中,呈现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