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授人以渔”说起

(2011-03-14 21:23:59)
标签:

授人以渔

点金术

阿堵物

清高

孔方兄

眼前利益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每到年末岁尾,各级政府和部门都会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去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有一个词用得很多,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每年花费人财物去帮贫扶困,不如从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以帮助,引导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有些部门的帮扶政策只是走过场,无非是给困难群众一点物质上的帮助,博得一些社会名声而已,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长此以住,还会让困难群众产生隋性,就更是适得其反了。
  其实,我们只要读懂这句话,就能明白其中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说的一句话,有多个版本:“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这几句话意思是一样的,给你一些鱼只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西方也有一句相同意思的谚语:给人面包不如给他猎枪。俗话云“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位老渔翁,常在河边垂钓,他的技术非常纯熟,用不了半天功夫,就能钓到满篓的鱼。有一个小孩连续几天认真地来看他钓鱼,老渔翁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谁知小孩摇了摇头说:“我不要鱼,我要你手中的钓竿。”见老渔翁有些不解,小孩笑着说:“一篓子鱼,我几天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鱼竿,想吃就自己钓,那多好啊。”老渔翁哈哈大笑:“光有钓鱼竿也不行,还得学会钓鱼的技术。”小孩高兴地说:“我可以跟着您学啊!”老渔翁不但把钓竿送给小孩,还将钓鱼技术悉心相授。
  还有一个“点金术”的故事,也与此类似。从前有个穷人,一生虔诚地供奉吕洞宾。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化作凡人来到他家,想点化他一番。吕洞宾见他十分贫穷,不禁心生怜悯,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家院中的一块大石头。一会儿,石头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真能这样,没有私心,我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话音刚落,吕洞宾却忽然消失了。
  这两个小故事,究其本质,意思差不多,都是不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而作长远打算,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聪明的小孩,只要钓竿不要鱼,最后得了想要的“鱼杆”和“钓鱼术”,一生受用不尽;同样聪明的穷人,不要大块的“黄金”,只要能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结果一无所有,不仅错过了成仙的机会,还空落笑柄,让世人嘲笑至今。
  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就不在于本质,而在于表象——鱼和金。
  中国旧时的文人墨客都是些自命清高之人,视钱为世间最不堪之俗物,是不屑于谈金钱的,提及便觉玷污了自己的清名,就成了庸俗的凡夫俗子。西晋时的王夷甫就是这样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从不说及“钱”字。他的老婆想试试他,把铜钱串起来绕床一周摆放。王夷甫醒来,无法下床,便大声呼叫婢女:“快拿开阿堵物!”。“阿堵物”是当时的口语,意思相当于“这个东西”。因为这个故事,“阿堵物”从此成了“钱”的别名,并且带有轻蔑的意味。旧时人们还以“口不言钱”作为成语,形容清高廉洁,不爱钱财。但人生在世,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怎能不和钱打交道,更不能不提及钱,于是这些清雅的文人虽不肯直言之,便用代名词唤之,如“孔方兄”便是其中最普通的代表。一提孔方兄,大家都能心领神会,也算是雅俗共赏了。虽然是自欺欺人,却如同孔乙己的辩解“窃书不能算偷”,多多少少维护了一点读书人的面子。
  如果试探穷人的不是黄金而是其它什么东西,那也许就是另一个说法了。至少不会再嘲笑他的贪婪与愚蠢,而是佩服其不被眼前利益打动的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看看现在那些只争眼前蝇头小利的“肉食者”们,不顾子孙后代,只为出政绩和GDP,恣意破坏生态平衡和资源环境、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我们又做何想。

http://s11/middle/66f74d7fg763e880ce51a&690

神坛上的领导

高考为何交白卷

大班!小班!家长心不安!!

阿扁的第一顿晚餐

城管做好事与亚运天使的微笑 

从免费地铁到有偿捡烟头

大人物的政治敏锐性

我看“香艳日记”

“和事佬”的语言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