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报无处不在,服务与时俱进

(2011-01-26 09:33:56)
标签:

上海

中小企业

研发平台

服务网

情报

图书馆

咨询

it

分类: 平台人生

——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陈超


    引言情报并不像字面上那么神秘,而应该是广大中小企业都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科技服务,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情报服务的需求也更加明显。

W020110125277949803796.jpg

    

     本期人物    陈超  上海图书馆 副馆长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副所长

                     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

………………………………………………………………………………………………………………………

情报——并不神秘的007

作为被各类中外影视作品影响的普罗大众,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把情报与谍报混为一谈。“我们(专业)领域所讲的情报并非‘谍报’,虽然我的工号还真是007。”陈馆(所)长打趣的说。

而在他看来,情报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关键概念:足以影响决策的信息就是情报、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情报、信息到情报的转变就在刹那间。如此说来,我们在采访之前所做的准备功课是情报(收集),而这篇完稿之后的文章也可能成为情报。甚至,陈馆(所)长在访谈过程中被一个广告电话打断,他的电话号码也已然成为某种情报的一部分。

回到正题,企业与情报有怎样的关联,而由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几家单位联合承建的上海行业情报服务网又是如何影响、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呢?

               W020110125277949821926.jpg

 

 

上海走的是独特的“图情合一”、“图情一体化”道路,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活动必须坚持服务大众,而另一方面长期科技情报工作的经验要求情报服务必须“面向决策,面对竞争”。因此,情报所一直以来就是服务于企业及各类机构的科技研发工作,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国内外竞争时对情报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有情报服务的需求,也许只是不用‘情报’这个词。”陈馆(所)长这样为我们介绍情报与个人生活、情报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情报的影响,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我们已经从数十年前的信息稀缺时代步入信息爆炸时代,稍不留意,海量的信息似乎能把人“吞没”。

一方面,无论是服务于企业的情报还是运用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的情报工作都更注重于开源情报的挖掘(所谓开源情报,是指通过对公开的信息或其它资源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情报);另一方面,一系列大众化、专业化的搜索引擎(工具)似乎将情报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无限拉近。

“实际上,恰恰是在这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情报工作才更有挑战性,当信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时候,我们个人或者企业是否有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情报)变得至关重要。”在陈馆(所)长看来,国内的中小企业很多都没有良好的情报意识,信息素养、情报能力也整体偏弱。在开源趋势下,如何提升全社会的情报意识也将是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与信息爆炸相匹配的是,当前的网络(或工具软件)的检索效率也非常高;此时,人的分析、研究能力显得更加关键,没有人的智力因素,再好的技术也毫无意义。这样看来,将情报工作者称为“007”也不为过,专业的情报工作者的智慧与技能无疑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立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服务网——必不可少的知识库

“在研发平台还是一网两库阶段,上图就有参与其中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建设;尽管从现在来看,基础的文献服务还是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从趋势上看,情报服务作为相对高端的一种文献服务,将成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手段。”

文献服务就好比金字塔的塔基,情报服务乃至知识服务就是金字塔的塔尖。从基础的文献服务到情报服务的转型与转变既是情报所、研发平台等服务机构的共识,也代表相关分管委办的意见与指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行业情报服务网应运而生。

一开始,先在在几个行业情报相对成熟的行业打造个别服务窗口(如生物医药、纺织);随后通过研发平台,面向上海主要支柱产业、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整合不同行业的情报资源,向企业服务。

陈馆(所)长认为服务网的建设与服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内容建设,第二阶段抓服务,而今后的设想是能提供共性情报服务,成为中小企业的情报库。通过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借由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重建或再造上海整个行业情报体系。

而在服务网这个虚拟的网上渠道的背后,更是有了“上海行业情报发展联盟”这样一个结合了高校、院所、企业等情报供需双方的实体。成立于201099日的发展联盟,将探索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进程中,图情机构和非营利性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陈馆(所)长表示,联盟的成立只是第一步,今后这个联盟将对情报服务的供需双方都是开放的,使联盟(服务网)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的拓宽与扩大也将围绕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和支柱性产业,切实围绕本市四个中心建设相关工作。

目前,服务网面向企业,能提供包括科技查新、专题服务、专利服务三大类近20项的服务内容。除了这些服务之外,陈馆(所)长希望通过加强建设、升级服务,服务网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的知识库(情报中心)。比如,由联盟发起制作的“专利地图”,就能帮助企业在开展研发之初很好的发现机遇、规避风险。

这类所谓的“竞争前信息”也正是广大中小企业所必需的,也理应由公共资金支撑、公共服务类机构提供,这样一来就能提升整体的企业创新效率。因此,更好的将服务网建设成众多中小企业个性化的知识库、信息中心,既符合服务网发展的方向,也将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长的情报服务需求。

平台——创新环境的共建者

陈馆(所)长认为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下,上海行业情报服务网无论是内涵建设,还是外延服务,都是大有可为的。而同样是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服务中小企业的研发平台,也是本市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陈馆(所)长认为上海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方面相对领先,而且也已经在激活(科技资源)存量、规划增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市场化手段对各类服务机构、服务网进行运营与服务。

“在国外,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这种形式已经蔚然成风(公私合作:即政府部门与企业在某些公用事业项目的建设或运营中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来提供公共服务,共担风险和责任、共享收益)。这种利用企业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能给各方带来多赢的局面,同时也是企业尽其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欧盟国家就有1400项这样的公私合作项目,总估值达到2600亿欧元。

实际上,研发平台也已经在企业资源利用方面有过一些尝试,比如来自于企业的仪器设施资源、与企业共建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等,这些一点一滴的改变与努力,都将为整个创新环境的改善做出微薄却也必不可少的贡献。

尽管上海科技情报事业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研发平台才走过六年的发展历程,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服务既是双方共同的发展愿景,也将成为双方今后的精深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注:本文与《华东科技》杂志共同采访,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撰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