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 不容一失

标签:
新药科研工作者安全性评价“3r”原则安全评价美国杂谈 |
分类: 平台人生 |
作者:杨文展
http://s16/middle/66f6c4dcg89bcc628dfcf&690不容一失" TITLE="智者千虑
GLP先锋——戴着镣铐的舞者
1996年,马主任在山东济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工作11年之后,考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攻读药物毒理学研究生。当时,正逢我国医药行业GLP认定活动开展之初。
所谓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中文直译为良好实验室规范或标准实验室规范)就是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结果和实验结果解释的所有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等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从1999年起,马主任就在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安评中心”)从事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后又从事GLP管理等相关工作。用马主任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在“合适的时机做了合适的转型”,因为她学习、从事“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的过程不仅与安评中心这个机构的成长过程轨迹契合,而且与国内相关领域GLP的发展过程同步。马主任是国内医药方面GLP从无到有、逐渐步入正轨的亲历者,更是该领域的排头兵。
http://s10/middle/66f6c4dcg89bcc882fb49&690不容一失" TITLE="智者千虑
马主任还说,GLP这项工作与她个人还挺“合拍”的,她的性格和思维模式都很适合这工作。因为GLP工作要求的是按程序操作的人,如果说科研工作需要的是开拓性、发散性思维的话,那么GLP需要的恰恰是限制性思维——遵从规则、井井有条、细致入微、万无一失。
这一系列的“契合”、“同步”与“合拍”使得马主任的这次“转身”华丽且完美。那么,药物毒理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知识、安评中心所从事的工作又是关于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呢?
安评中心——低调高效的尖兵
安评中心是具备国际水准的全国首批通过国家GLP认证的新药非临床研究机构,而如果通过简单的网站搜索能找到的相关信息少之又少,媒体的曝光率也很低。比起国内的低调而言,安评中心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反而要高调一些,因为国外不了解中国的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不了解中国的GLP发展,所以安评中心连续三年参与了美国毒理学年会(Society of Toxicology,SOT),对中心进行宣传推广。
新药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早期毒性筛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安评中心的客户包括不少海外知名的制药公司,也有国内不少从事创新药研究、开发的各类公司,遍布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16个省市和地区,安评中心在过去5年里95%以上的研究都是准时或提前完成的。对于国内、尤其是本市的企业来说,在安评中心进行实验、测试还能获得浦东新区科委及安评中心两方面的补贴,补贴额可高达40%左右。
安评中心还是本市首家通过AAALAC(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的研究机构。通过此项认证也使国外的很多公司也就对安评中心的研究和服务很放心。
谈到实验动物及动物福利的话题,马主任说,通过AAALAC认证标志着安评中心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动物福利,注重员工的职业安全。本着“3R”原则(3R是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优化的简称)进行研究活动。如动物房常年维持恒温、恒湿,猴子可以照镜子、看动画片、吃水果等,“生活”环境还挺“优越”,而动物生活愉悦了,其生理数据也就相对稳定,便于得到更好、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话题转回来,谈到新药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时,马主任提起我国新药研究投入日益增长、最近更是把创新药的研究与国产大飞机项目提到同等高度;因此,国内行业的增长加上国外制药巨头的毒理研究的外包等,都无疑将会使安评中心在近期及未来数年内都会面临客户及服务数量的大幅增加。
创新药物研究的春天到来之际,安评中心及其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无疑将变得更大,作为安评中心的掌门人,马主任又是如何安排好有限的时间、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将那些千头万绪一一梳理并都能兼顾的呢?
女掌门——时间压缩的达人
马主任新近荣获了2007-2008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而在相关的座谈上,她也提到了身为女性,作为一家科研机构负责人该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她说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千万不能仅做一个女强人,不顾家庭、孩子。
在访谈中,马主任也表示,在安评中心工作压力很大,即使做了一定的扩招可工作还是饱和状态,而且科研人员只能采取“轮休”,节假日更是谈不上。就像前文所述,由于GLP的相关管理规定,导致工作中不仅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还需要保证GLP的遵从性。所以这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处理很多细致、繁琐的细节问题,也就是说可能更适合女性。这样一来,安评中心主任是女性、一位副主任也是女性——这种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马主任对中心年轻工作人员总是这样“谆谆教诲”,首先,家庭是第一位的;先是一个家庭的人,后才是事业上的人。而要为事业放弃一点陪伴家人的时间时,都要事先把家里安顿好,并取得充分谅解。
而作为中心的掌门人,马主任自己又是怎么安排时间、事业家庭兼顾的呢?其实,用“安排”这个词不妥,用“压缩”才算贴切。马主任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只能早来晚走,午饭控制在30分钟内解决,晚上做完家务后还要继续工作一段时间,自来安评中心后,每天6小时睡眠已是奢望。她说,现在不是有很多会议都会在会后安排一些参观、考察时间嘛,这些时间是要“毫不留情”的压缩掉的;而有些会议(如果后续内容相关度不高),马主任更是在做完自己的报告之后就直奔机场——正所谓“机场奔会场,会场奔机场”。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狠”呢,其实也是实属无奈,要不像这样尽量压缩自己的休息、休闲时间,怎么可能在繁重的工作之后还有时间、精力来顾及家庭。按马主任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女人看电视、逛街的时间压缩”来照顾家庭,也只有这样,再加上家人的支持与谅解,才能保证所谓的“两头兼顾”。
听了这样一些关于如何压缩个人时间的“金点子”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主任在听到我们的问题“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时会轻叹一声。作为本栏目采访的第一位女嘉宾,马主任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者的风采,也让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在感叹一句“巾帼不让须眉”之余,也祝愿所有的女性科研工作者事业精彩、人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