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理误区100问】之100:“动尺”真得会缩短吗?

(2015-08-05 06:37:49)
标签:

动尺缩短

狭义相对论

同时的相对性

光速

标尺

分类: 系统相对论研究随笔

    “动尺缩短”是狭义相对论的推论之一。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动尺缩短”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

    对此系统相对论有不同观点。

 

    根据系统相对论时间相对性原理,如果将长度标尺基于空间密度标定刻度,那么它的刻度间隔也将是不均匀的。空间密度越低,长度标尺的刻度间隔就越大。设在地表测量物体的长度为s,在空间密度为ρ的环境中,物体的相对长度s可表示为:

s=(ρ)1/3s

    上式称作系统相对论的长度变换方程。从上式可以看出,物体所处位置的空间密度越低,物体的相对长度就越小,这就是度收缩效。我们从第39篇知道,行星所处轨道的空间密度越低(即轨道半径越大),行星的稳态速度越高,这就是所谓的“动尺缩短效应”的本质。可见,动尺缩短效应与运动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物体所处环境的空间密度所决定的。

    换言之,在不同的空间密度下,尺子的刻度是不同的,被测量物体的相对大小也就不同。同理,在微观环境中长度标尺的刻度间隔比地表要小得多,用这样的标尺测量得到的粒子尺寸要比地表大得多,这就是度膨胀效。当然,我们拥有的标尺只有一个,即宏观(地表)标尺。可见,洛纶兹变换值得商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地月距离,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我们在地面观测到的距离是真实距离的(ρ/ρ)1/3倍。这里ρ是指地月之间的平均空间密度,显然ρ<ρ。虽然实际距离比观测距离大得多,但长度刻度与时间刻度的间隔始终同步同比例变化,当我们用光来测量地月间距时,是无法觉察到这个差别的。

    总之,“动尺”不会缩短。

 

 

延伸阅读:精简版《系统相对论》10.2节 时间与空间

 

上一篇:【物理误区100问】之99:“动钟”真得具有“时间膨胀”效应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